本书从医学角度系统介绍了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书融合学科发展的**成果,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阐述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并结合医学各专业的特点,介绍细胞生命活动机制与医学的关系,以有别于普通细胞生物学。本次修订将“细胞质基质”和“核糖体”合并为一章;将“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细胞识别”“细胞信号转导”三章独立成篇,即“第三篇细胞的社会性”;其他篇章沿用*版的框架。本次修订借鉴外**教材的优点,融合学科发展的**成果,力求与时俱进。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医学细胞生物学概论
绪论002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概念与研究内容002
一、细胞生物学的概念002
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003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005
一、细胞的发现005
二、细胞学说的创立006
三、经典细胞学阶段006
四、实验细胞学阶段007
五、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007
第三节细胞生物学与医学008
一、细胞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008
二、细胞与疾病发生的机制009
三、细胞与疾病的治疗009
第一章细胞的起源与进化011
第一节细胞的起源011
一、生命的化学进化011
二、从非细胞到细胞的产生012
第二节细胞的进化012
一、由祖先细胞到原核细胞012
二、由原核细胞到古核细胞012
三、由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012
四、现代生命的多样性013
第二章细胞的分子基础019
第一节细胞的小分子物质019
一、水019
二、无机盐019
三、有机小分子019
第二节细胞的大分子物质021
一、蛋白质021
二、核酸024
第三节细胞结构的组装028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030
第一节形态学观察技术030
一、显微结构观察030
二、超微结构观察034
第二节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技术036
一、不同类型细胞的分离036
二、细胞培养037
第三节细胞组分的分离技术039
一、细胞破碎039
二、细胞组分的分离纯化040
第四节细胞组分的检测技术041
一、细胞化学法041
二、荧光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镜检术041
三、流式细胞术042
四、活细胞内分子示踪技术042
五、单细胞技术043
第五节核酸与蛋白质研究技术044
一、PCR技术044
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044
三、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技术045
四、RNA干扰技术045
五、基因芯片技术046
六、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046
七、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046
八、蛋白质组研究技术047
第二篇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章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050
第一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050
一、膜脂051
二、膜蛋白054
三、膜糖类055
第二节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057
一、片层结构模型057
二、单位膜模型057
三、液态镶嵌模型058
四、脂筏模型058
第三节细胞膜的特性059
一、膜的不对称性059
二、膜的流动性060
第四节细胞膜与医学063
一、细胞膜组分异常与细胞癌变063
二、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063
第五章细胞膜与物质转运065
第一节小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运输065
一、简单扩散066
二、离子通道扩散066
三、易化扩散069
四、ATP驱动泵070
五、协同运输073
第二节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小泡运输074
一、胞吞作用074
二、胞吐作用077
第三节膜转运系统与医学078
一、胱氨酸尿症078
二、原发性肾性糖尿病079
三、囊性纤维化079
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079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核糖体081
第一节细胞质基质081
一、细胞质基质的化学组成081
二、细胞质基质的理化特性081
三、细胞质基质的功能081
第二节核糖体082
一、核糖体的形态结构082
二、核糖体的化学组成083
三、核糖体的形成与装配084
四、核糖体的功能084
五、核糖体与医学086
第七章内膜系统088
第一节内质网089
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和类型089
二、内质网的化学组成090
三、内质网的功能090
四、内质网与医学094
第二节高尔基体094
一、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094
二、高尔基体的化学组成095
三、高尔基体的极性095
四、高尔基体的功能096
五、高尔基体与医学097
第三节溶酶体097
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和特性097
二、溶酶体的发生098
三、溶酶体的类型099
四、溶酶体的功能100
五、溶酶体与医学101
第四节过氧化物酶体101
一、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态结构101
二、过氧化物酶体的酶101
三、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102
四、过氧化物酶体与医学102
第五节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103
一、分选信号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去向的差异103
二、胞内蛋白质的运输方式103
第六节小泡与小泡运输104
一、小泡是细胞内物质定向运输的主要载体105
二、小泡运输过程是一个高度有序、严格调控的定向物质运输过程107
第八章线粒体110
第一节线粒体的形态结构110
一、线粒体的显微结构110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111
第二节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定位113
一、线粒体的化学组成113
二、线粒体酶的定位分布114
第三节线粒体的功能114
一、线粒体与有氧氧化114
二、线粒体的其他功能119
第四节线粒体的半自主性120
一、mtDNA的遗传特性120
二、线粒体蛋白质的跨膜定位转运121
第五节线粒体的发生和起源122
一、线粒体的发生122
二、线粒体的起源123
第六节线粒体与医学123
一、mtDNA突变与线粒体病124
二、线粒体异常与疾病124
第九章细胞骨架126
第一节微管127
一、微管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127
二、微管的组装和调节129
三、微管的存在形式131
四、微管的主要功能131
第二节微丝133
一、微丝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133
二、微丝的组装和调节135
三、微丝的主要功能136
第三节中间纤维138
一、中间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138
二、中间纤维的组装和调节140
三、中间纤维的功能141
第四节细胞骨架与医学142
一、细胞骨架与肿瘤142
二、细胞骨架与遗传性疾病142
三、细胞骨架与神经系统疾病142
第十章细胞核144
第一节核膜144
一、核膜的主要化学成分144
二、核膜的亚显微结构145
三、核膜的功能148
第二节核基质148
一、核基质的组成成分和形态结构149
二、核基质的功能149
第三节染色质与染色体150
一、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化学组成150
二、染色体的组装151
三、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152
四、染色体153
第四节核仁156
一、核仁的化学组成156
二、核仁的超显微结构156
三、核仁的周期性变化157
四、核仁的功能157
第五节细胞核的功能158
第六节细胞核与医学158
一、细胞核形态异常与肿瘤158
二、基因突变与基因病159
三、染色体异常与染色体病159
第三篇细胞的社会性
第十一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162
第一节细胞连接162
一、封闭连接163
二、锚定连接164
三、通讯连接166
第二节细胞外基质167
一、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167
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功能171
第十二章细胞识别173
第一节细胞识别的现象173
第二节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174
一、海绵细胞间识别的分子机制175
二、巨噬细胞识别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分子机制175
三、精卵识别结合的分子机制175
第三节细胞识别与医学177
第十三章细胞信号转导179
第一节细胞外信号179
第二节受体180
一、受体的种类180
二、受体作用的特点183
第三节信号转导途径184
一、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184
二、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184
三、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188
四、其他细胞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192
五、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193
第四节信号转导异常与医学195
一、信号分子异常与医学195
二、受体异常与医学195
三、G蛋白异常与医学196
四、蛋白激酶异常与医学196
第四篇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死亡
第十四章细胞增殖200
第一节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200
一、细胞周期概念和意义200
二、细胞周期的研究201
第二节细胞周期的主要事件202
一、G1期202
二、S期203
三、G2期203
四、M期203
第三节细胞分裂204
一、无丝分裂204
二、有丝分裂204
三、减数分裂207
第四节细胞周期的调控210
一、周期性基因的表达210
二、周期性蛋白质的磷酸化212
三、周期性蛋白的降解215
四、细胞周期的检查点215
第五节细胞周期与医学217
一、细胞周期与组织再生217
二、细胞周期与肿瘤217
第十五章细胞分化219
第一节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219
一、细胞分化的概念219
二、细胞分化的特点219
三、细胞的分化潜能221
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223
一、细胞分化与基因选择性表达223
二、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调控223
第三节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227
一、胞外信号分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227
二、细胞记忆与决定对细胞分化的影响228
三、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对细胞分化的影响228
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对细胞分化的影响228
五、环境因素对细胞分化的影响229
第四节细胞分化与医学229
一、细胞分化异常与肿瘤229
二、癌细胞的逆转和诱导分化治疗230
三、脂肪细胞分化异常与2型糖尿病230
第十六章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232
第一节细胞衰老232
一、细胞衰老的概念232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233
三、细胞衰老的学说234
第二节细胞死亡235
一、细胞凋亡236
二、自噬性细胞死亡239
三、细胞坏死240
第五篇细胞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