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治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张再林作品集,博瑞森人文丛书
收藏
评价
治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张再林作品集,博瑞森人文丛书
商品编号:2756819
ISBN:9787540246051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 张再林著
出版日期:2017-12-16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C93-092
页数:359
册数:1
大约重量:7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4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6.18 (5.3折)
原价:¥6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在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哲学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分别梳理分析了儒法墨三家的管理思想:儒家:(1)礼不仅是人的个体行为的普遍形式,亦是人的社会活动的普遍形式。礼使中国古人的政治方式不再是一种异己于人的东西,而成为既有外在的社会规定又与个人的内在的情感表达密切相连的审美形式。为孔子的“正名”说“正名。”(2)中国古人的政治不过是中国古人的伦理的放大形式。政治被视为我之“恻隐之心”由近及远、由己推人的“移情”过程。这就导致了充满博爱精神的儒家的“王道”理想的应运而生。(3)能否“返求”取决于人能否克服物欲对自己人性的遮蔽。儒家“克己复礼”学说的提出,以及由此出发形成的中国古人的“修身”传统。  (4) “修身”落实到“明教。”对人性的“教化”不啻成为儒家治论的*终结论。法家:法家的“法”的理论包括“法”、“术”、“势”三个方面。“法”、“术”作为君主之“制”,“势”作为君主之“资”,二者互为发明、互为服务。法家“抱法处势”理论的提出,实际上开中国专制主义治论的造始端倪。墨家:(1)“兼爱”的非人称性使墨家求助于政治上人为的“尚同”,使其与法家学说互为补充地共同服务于专制主义的理论的论证。(2)由于反对“爱有差行”的“兼爱”说和反对“和而不同”的“尚同”论的提出,墨家*终走向对古代“礼治”传统的否定,即走向对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其“非乐”说的提出就是明证。
内容提要2引 言4部分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6章 经验主义6一、西方哲学的超验主义倾向6二、“道”的非超验性质8三、作为中国传统的经验主义10第二章 人本主义12一、从“道”到“德”12二、“我”的发现13三、“内在的超验”15第三章 唯生主义17一、“生生之谓易”17二、“阖辟成变”19三、“知行合一”21第二部分 礼治理论22章 礼的历史考查23一、周初礼的变革23二、孔子之于礼25三、礼的历史命运27第二章 “有意味的形式”30一、“祭”的本质30二、“正名”的思想33三、“人文主义”37第三章 “情深而文明”39一、“礼”与“乐”39二、“礼治”与“法治”42三、从“礼”到“仁”45第三部分 仁治理论47章 仁的本质规定47一、仁作为伦理同情心47二、仁作为自我完善的潜能50三、仁作为宇宙本体53第二章 仁与社会政治56一、“王道”理想56二、“义”、“利”之辨59三、“权”的思想62第三章 为仁之方65一、“反求诸己”65二、“克己复礼”68三、教育71第四部分 法家论74章 法家的哲学思想75一、“明于天人之分”75二、经验主义认识论78三、“察乎性伪之分”81第二章 法家的“治”的理论84一、“利取”的原则84二、“法后王”学说87三、“法治”理论90(一) “法”90(二) “术”93(三) “势”96四、法家的误区98第五部分 墨家论101章 墨家的哲学思想101一、“三表”的认识论101二、“非命”的人学104三、“天志”的神学107第二章 墨家的“治”的理论110一、墨家社会思想的阶级属性110二、“兼爱”理想113三、“尚同”政略116四、“非人文主义”119五、墨学的余响122余论 中国古代“治”的理论的现代意义125(一)125(二)128附录:130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130一、“体用不仁”130二、“行为自律”132三、“权”的思想133
张再林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哲学比较、中国哲学的现代阐释的研究,并为中国大陆“中国哲学身体维度”研究的开创者。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东西方哲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罗耀拉大学教授, 台湾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台湾元智大学“国科委”立项客座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员。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身体哲学分会,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哲学》杂志编委。代表著作:《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身道研究》《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治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车过麻城 再晤李贽》等。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