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之间的区域特征是怎样形成的?从中国的语言实际来看,主要是民族杂居,为了交际的需要,形成 了双语制。操双语的人根据某种语音条件或语义条件把一种语言的特征推广到另一种语言的固有成分,这就是类化。类化使原来性质不同的语言在双语人口里在某些方面变得相同起来。例如说突厥语的人有些人会说汉语,但是他们说的汉语没有声调;说彝语支语的人有些人会说汉语,但是他们说的汉语没有鼻音韵尾,说壮语北部方言的人有些人会说汉语,但是他们说的汉语没有送气声母;贵族的一些汉族人会说苗语,但是他们说的苗语没有小舌塞音声母。         
         
             
             章  历史地理概况
    节   地理环境
        一  河湟地区
        二  河西走廊
    第二节  历史概要
        一、古文化遗存
        二、历民族活动
    第三节  现有民族概说
第二章  民族语的共性特征
    节  语音特征
    第二节  词汇特征
第二章   深层变异的第二语言
    节  深层变异 
        一、语言变异的类型
        二、深层变异
    第二节 河州话
        一、语音特征
        二、词汇特征
        三、语法特征
    第三节  唐汪话
        一、语音特征
        二、词汇特征
        三、语法特征
    第四节  五屯话
        一、语音特征
        二、词汇特征
        三、语法特征
第四章  花儿的区域特征
    节  花儿及其流行范围
    第二节  花儿的基本类型
        一、河湟花儿
        二、洮岷花儿
        三、泾渭花儿
    第三节  花儿的语言文化特征
        一、“河煌花儿”的用词造句特征
        二、各民族的花儿特征
        三、双语演唱的“风撹雪”花儿
第五章  具有共同书面语特征的“不经”文字
     节  “小经”诸名称及由来
     第二节   “小经”文字体系
         一、拼写方法
         二、拼写特点
     第三节   “小经”文献
         一、问答类
         二、宗教读本
         三、语言学类
         四、“小经”工具书
     第四节  世俗应用
     第五节  少数民族语“小经”文字
第六章  史诗《格萨尔》的流传
     节  土族地区
     第二节  裕固族地区
     第三节  撒拉族和东乡族地我
     第四节  流传的区域特征
第七章   口承故事的区域特征
     节   基本特征
     第二节   故事类型
 第八章   形成区域特征的历史背景
     节  历的民族融合
     第二节  诸民族形成中的多源流性
     第三节   其他特殊群体
第九章   形成区域特征的社会文化环境
     节  历的语言环境
     第二节  河州话的形成
     第三节  “小经”文字产生的文化基础
     第四节   文化的选择与调整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河州话、东乡语等7语言词汇表
附录二   语言介绍人和调查人简介
附录三  河州话话语材料
附录四  日本对甘青地区特有民族的研究
后记         
         
             
             钟进文,男,裕固族,1963年生于甘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获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获全国高等院校“霍英东教育基金”;1999年获文化博士学位;2000年获国家社科基金,200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2004-2006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