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著作创建了标准化的理性概念、公理、原理、定律、熵、相似标准化、标准化形式的理论型谱系、标准方程等标准化的元理论和基础理论,创建了产品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型谱系列与族系、统型、协同互操作性、产品顶层设计、产品优化、产品标准化指标体系、标准化系统工程、标准管控、零部件标准化策略等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创建了标准化应用状态模型和效益评价模型,论述了标准化的科学性、哲学性、发展阶段和影响、标准化作业方式等,是标准化的科学理论学说,建立了标准化学科系统的理论体系,为标准化由学科进入科学领域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
前言
第一篇认识篇
第1章标准化的认识1
1.1标准化的存在与感觉1
1.2标准化学建立的必要性3
1.3标准化学的科学性8
1.4标准化的哲学认识11
1-5标准化学的理论体系19
1.6标准化的多维度认识24
参考文献34
第2章全域世界新划分和标准化存在领域的本体论36
2.1本体论的内涵36
2.2对三界论的质疑37
2.3全域世界的新划分40
2.4标准化存在领域的划分43
2.5标准化存在领域间的关系49
参考文献51
第3章标准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及推进作用52
3.1标准化的起源及里程碑标志52
3.2标准化发展阶段的时代划分54
3.3标准化发展阶段的推动力划分55
3.4标准化未来发展阶段预测58
3.5标准化对人类进化的影响59
3.6标准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64
3.7标准化的影响67
参考文献68
第4章标准化作业的价值69
4.1自主态劳动作业的模型化和特点69
4.2栎准化劳动作业模型72
4.3标准化的T业生产模型74
4.4标准化作业的价值和效果76
参考文献77
第二篇基本理论篇
第5章标准的概念78
5.1各方对标准概念的定义78
5.2标准概念定义的局限性问题79
5.3标准的广义概念83
5.1标准的狭义概念85
5.5标准和标准化的关系86
参考文献87
第6章标准的存在形式与类型谱系88
6.1标准的存在形式88
6.2客观形成的标准体系91
6.3主观建立的标准体系93
6.4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标准体系95
6.5标准的哲理关系96
参考文献98
第7章标准化的概念及其理论模型99
7.1标准化概念的历史性认识99
7.2ISO和中国对标准化概念定义的历程100
7.3标准化定义的问题分析102
7.4标准化定义的理性化思考105
7.5标准化概念的理性分析106
7.6标准化理性概念的创建108
7.7标准化概念的关系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创建109
7.8标准化概念数学模型的演绎111
7.9标淮化概念的应用与验证113
7.10标准化状态的空间和时间传播数学模型和关系模型114
参考文献116
第8章标准化的性质和作用118
8.1性质的特点和建立标准化性质的意义118
8.2标准化的第一性质118
8.3标准化的第二性质121
8.4标准化的第三性质122
8.5标准化的第四性质123
8.6标准化性质的应用124
8.7标准化地位和作用的内涵124
8.8标准化的地位125
8.9标准化的作用127
8.10标准化作用的关系和特点131
参考文献131
第9章标准化的基本公理132
9.1标准化概念的公理依赖性132
9.2标准化公理的创建134
9.3标准化公理的三维空间137
9.4标准化公理的应用139
参考文献141
第10章标准化形式的理论谱系142
10.1标准化形式认定面临的困惑142
10.2标准化形式的理论谱系创建143
10.3标准化形式的理论验证147
参考文献150
第11章标准化的核心原理151
11.1标准化原理观点的回顾151
11.2理论命题的内涵和区别153
11.3标准化原理观点的评论154
11.4标准化原理的理性探讨157
11.5标准化原理的必备要素158
11.6标准化原理需重建的原因159
11.7标准化核心原理的构建~161
11.8核心原理的验证和应用方法170
参考文献174
第12章标准化的基本定律175
12.1定律的特点及必备要素175
12.2定律与原理的关系176
12.3标准化基本定律的创建176
12.4标准化的变换定律(第一定律)177
12.5标准化的统一最大定律(第二定律)178
12.6标准化的相通定律(第三定律)181
12.7标准化的时域同态定律(第四定律)182
12.8标准化的空域同态定律(第五定律)183
12.9标准化的时空域同态定律(第六定律)184
12.10标准化的空间惯性定律(第七定律)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