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句读》之第九卷,是对这本经典著作导论和意识部分的解读。本卷包括自然宗教和艺术宗教两部分,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视野在《精神现象学》各部分中应该是*为广阔的,除了中国还在黑格尔当时的视野之外,其他如埃及、印度、波斯、阿拉伯和希腊罗马,从东方到西方的整个古代人类文化圈几乎尽收眼底。书中对埃及金字塔、神像和神庙的分析以及与希腊建筑艺术和雕刻的**的比较,对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先于尼采而进行的精当的哲学概括,对奥林匹克精神对于人类精神发育的重要地位的揭示,以及对史诗、悲剧和喜剧依据大量跨越古今的作品而作出的相当内行的剖析,都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为西方文化的集大成的哲学家,黑格尔仍然是以他所属的基督教新教(路德教)作为一切宗教*终的归宿和*高的代表,其他宗教都是趋向于基督教即“天启宗教”的一些阶段; 该句读不仅沿袭了邓晓芒以往用十句话解读一句原文的做法,而且还将黑格尔的这本名著重新根据德文翻译,可谓“一箭双雕”。 第九卷约50万字。
第三篇(CC)宗教
第七章宗教
一、自然宗教
a.光明本质
b.植物和动物
c.工匠
二、艺术宗教
a.抽象的艺术品
【I.神庙和神像】
【II.赞美歌和神谕】
【III.祭拜】
b.有生命的艺术品
c.精神的艺术品
【I.史诗】
【II.悲剧】
【III.喜剧】
德汉术语索引
汉德词汇对照表
后记
邓晓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即下放农村当知青,10年后回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评为教授,2010年起改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又旁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等,并积极介入社会批判和热点问题,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已出版著作29部,译著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