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关注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法律关系,中外条约贸易组织的基础、推广与限制,清朝同外国签订的条约与章程在外政次序上的意义,晚清中朝边界纠纷,近代海外华人与中国高等教育公益事业的关系,1933~1935年上海“神秘西人案”与苏联在华情报活动,等等,进一步挖掘近代中国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及二者间互动这一深刻内涵,从而反映当今中国影响力逐渐壮大的现实需求,以及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发展趋向。
中外关系史专题
晚清中外不平等条约的法律关系论析【李育民】
中外条约贸易组织的基础、推广与限制(1842~1869)【张志云】
清朝同外国签订的条约与章程在外政次序上的意义【廖敏淑】
从陈兰彬《使美记略》看晚清出使日记的初期形态
——直至首任驻美公使的“美国纪行”被遗忘【〔日〕青山治世】
日俄战后的中国对日外交
——从胡惟德的表现与派任所进行的探讨【任天豪】
从清末中朝边界纠纷看朝鲜越境民的归化问题【尤淑君】
“一战”后美国对“中日山东问题争议”后续效应的观察与评估【应俊豪】
九一八事变前的中日法权交涉【吴文浩】
“维新”时期的日语殖民教育(1938~1940)【杨秀云】
海外学人研究
近代华侨与中国高等教育公益事业【〔美〕王 栋】
佛利尔长的一次中国之旅(1910~1911)【〔美〕霍大为】
上海“神秘西人”:1933~1935年华尔顿事件和苏联在华军事情报活动
【〔英〕戴维·伊恩·钱伯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料数据库建设”专题
“蓝皮书”《言论集》解读【陈红民 周维煦】
俄罗斯20世纪蒋氏父子传记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傅德华】
书 评
以史料叙说历史
——写在《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出版之际【张俊义】
学术综述
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及影响
——第6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综述【郭 阳 李 珊】
张俊义,男,河北沧州人,1964年3月23日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研究员、主任。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工作至今。1990年10月评聘为助理研究员,2001年8月评聘为副研究员。2004年-200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访问学者。专业研究方向为香港史、近代中外关系史。陈红民,男,1958年生于山东泰安。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98年),博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兼副主任(2000年),南京中华民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97年被列入江苏省“三三三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计划,2004年继续列入。浙江省社科“十一五”规划专家组成员。特殊津贴获得者。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政治史、中华民国史。侯中军,男,1977年出生,山东嘉祥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毕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2006年7月~200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工作,任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2009年9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工作。专业研究方向近代中外关系史。肖如平,男,生于1973年,江西省信丰县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与近代中国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