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随笔体评论集。书中既有当下文学创作一些重要问题的辨析,比如非虚构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当代小说的问题及其出路等,也有对昆德拉、梭罗、麦卡勒斯等大师的凝视以及对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解读。全书的行文立意,可看出作者对斯坦纳如下观念的追慕:“文学批评应该出自对文学的回报之情。”
借镜异域
\n大师的洞见与盲见
\n有限的我们如何相爱
\n意义虚空的世界
\n如何打开记忆之门
\n通往瓦尔登湖的路
\n残缺与高贵
\n同时代人的面容
\n在日常生活里潜行
\n看,这个滑稽的人
\n三个故事,一种现实
\n人文世界的守护者
\n故乡:出走与回归
\n从伊甸园到尘世
\n入城故事的常与变
\n异乡人的回叙
\n在孤独的深处
\n灵魂与肉身的辩证法
\n在期待之中
\n跨出樊篱,穿过密林
\n非虚构:面向真实,还是面向文学?
\n新城市文学的想象与实践
\n当下城市写作的三个问题
\n80后作家,代际视野下的牺牲品?
\n为思想与现实寻找词语
\n重构庄子的自由精神
\n批评的省思
\n批评是一个灵魂卷入另一个灵魂
\n对文学的回报之情
\n重识批评的效能与边界
\n迎向广阔的文学与生活
\n我的文学生活
\n我的所来之路
\n迎向灵光闪现的刹那
\n批评的愉悦
\n作为一种写作的批评及其限度
\n当下文学批评中的三种非根本性话语
\n印象记
\n有斐君子蔡东
\n认真者李德南文珍
\n
李德南,1983年生,上海大学哲学硕士、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青年学者、专业作家,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著有《“我”与“世界”的现象学——史铁生及其生命哲学》《小说:问题与方法》《途中之镜》。曾获《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等。入选羊城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