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在气》追溯了“气”概念形成和被普遍运用的过程;重点评介了中国古代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诸艺中的“气”论;对“气”这一有代表性的古代美学范畴及其所属的庞大概念族群的意蕴、属性、特征进行诠释和梳理、概括,最后以“原创”二字凸现“气”范畴之要义和使命。由此从一个重要侧面探究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审美心理、思维特征和理论形态。
引言/3
第一章“气”概念的形成及其在古代哲学中的发展轨迹/9
第一节“气”字辨义/9
第二节春秋战国奠就的理论基石/14
第三节秦以后的发展梗概/28
第四节“气”论与美学/39
小结/44
第二章“阴阳五行”说和“神形”论中的“气”/46
第一节“气”论与“阴阳五行”说的相互渗透和结合/46
第二节“神形”论中的“气”/57
小结/67
第三章“养气”说/69
第一节前期的“养气”说侧重于生理营卫/69
第二节遥承孟子的“养气”说/79
小结/89
第四章文学理论中的“气”/91
第一节“文气”说的发展脉络和一般特征/91
第二节韩愈“气盛言宜”的理论与实践/95
第三节侧重作家思维创造和精神品格的“气”/99
第四节侧重作品展开态势、韵致和力度的“气”/106
第五节重“气象”的诗论/118
小结/125
第五章乐论中的“气”/126
第一节早期乐论中的“气”概念/126
第二节汉以后的嬗变/134
第三节徐上瀛《溪山琴况》中的“气”/141
小结/145
第六章书法论中的“气”/147
第一节书法与“气”的不解之缘/147
第二节主体之“气”论对功利尘俗有所超越/151
第三节“气”在造型论中/162
小结/180
第七章古代画论中的“气”/182
第一节绘画艺术主体论中的“气”/182
第二节以“气韵生动”为第一/189
第三节造型论中其他带“气”的概念/200
第四节媒介论中的“气”/203
小结/209
结语/211
后记/220
显示全部信息
涂光社,1942年生,籍贯湖北黄陂,在贵州山区度过青少年时代。1978年考取辽宁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1年起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文学评论》《文史》《文心雕龙学刊》《古籍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文心十论》《势与中国艺术》《雕龙迁想》《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发生论》《因动成势》等,为《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选(1949—1982)》及《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译注讲析》的两主编和撰稿人之一,并出版了自己创作的《夏天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