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论文编辑组对所收集的论文和论文摘要进行了编辑。包括:大会报告、真菌及真菌病害、原核生物及其病害、病毒及病毒病害、线虫及线虫病害、植物抗病性、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种子病理与杀菌剂等内容。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植物病理学工作者在植物病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与病害防治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一部分真菌
黄芪根腐病菌侵染过程中几种细胞壁降解酶的变化岳换弟,秦雪梅,王梦亮等(3)
马铃薯黄萎病菌营养亲和型及致病力分化的研究赵晓军,东保住,张贵等(4)
同一地块向日葵核盘菌和小核盘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的比较
贾瑞芳,李敏,张键等(5)
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根系及根际土AMF种群多样性分析
田永伟,严志纯,张建,等(6)
纹枯病菌致病力相关miRNA的鉴定及其
对玉米靶基因的调控研究汪少丽,储昭辉,丁新华等(7)
Pathogenicity Differentiation of 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in Fujian province
Dai Yuli,Gan Lin,Shi Niuniu et al?(8)
Development of a Rapid PCR?Base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Mating Types of 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and Its Adaptability to Infected Corn Leaf Samples
Dai Yuli,Lin Gan,Ruan Hongchun et al?(9)
Baseline Sensitivity and Cross?Resistance of 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to Fluazinamin Fujian ProvinceDai Yuli,Gan Lin,Ruan Hongchun et al?(10)
玉米大斑病间时空模式初步分析柳慧,郭芳芳,王世维等(1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水稻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张源明,彭丹丹,舒灿伟等(12)
海藻糖酶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分析王陈骄子,江绍锋,舒灿伟等(13)
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形成的转录组分析江绍锋,王陈骄子,舒灿伟等(14)
水稻纹枯病菌与水稻互作基因的筛选和表达分析赵美,周而勋,舒灿伟等(15)
Phylogenetic Study of Valsa Species from Malus pumila in Shanxi Province
Yin Hui,Zhou Jianbo,Lv Hong et al?(16)
西瓜枯萎病菌Argonaute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rgonaute Genes in 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
曾凡云,丁兆建,漆艳香等(17)
香蕉枯萎病菌三个同源CYP51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功能分析
Cloning and Preliminary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ree Paralogous CYP51 Genes in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刘远征,漆艳香,曾凡云等(18)
香蕉枯萎病菌厚垣孢子形成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Chlamydospores Formation in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丁兆建,漆艳香,曾凡云等(19)
Rab GTPase家族蛋白Sec 4调控大丽轮枝菌致病性功能分析
黄彩敏,宋爽爽,刘燕等(20)
油菜抗感品种接种根肿菌防御酶活性及转录组分析郭珍,陈国康,马冠华等(21)
海南菠萝一种叶腐病的调查及病原初步鉴定罗志文,范鸿雁,何凡等(22)
重庆市大棚番茄移栽后茎枯病病原鉴定与病害田间调查叶思涵,董鹏,孙现超(23)
网斑病菌感染花生叶片组织的转录组分析张霞,许曼琳,吴菊香等(24)
花生HyPGIP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活性鉴定王麒然,王琰,王志奎等(25)
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茎基腐亚洲镰孢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赵芹,邓渊钰,李伟等(26)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qWRKY1 Gene Induced by Fusaric Acid in chieh?qua[Benincasin hispida(Thunb?) Cogn?var?chieh?qua]Zhao Qin,Zhang Jinping,Ma Sanmei et al?(27)
棉花枯萎病菌新生理型菌株的分子检测郭庆港,王培培,鹿秀云等(28)
山东省玉米南方锈病菌遗传多样性及初侵染来源分析隋鹏飞,王琰,张茹琴等(29)
Pathogenic Fungi Associated with Camellia sinensis and Allied SpeciesLiu Fang,Cai Lei(30)
一种丹参新病害的病原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鹿秀云,李社增,年冠臻等(31)
稻瘟菌胞外蛋白MoGAS1/MoGAS2的重组表达、纯化及晶体生长
席玉轩,王超,李国瑞等(32)
云南、四川、贵州杧果炭疽病病原鉴定卜俊燕,莫贱友,郭堂勋等(33         
         
             
             彭友良(1961—),湖北省武汉市人,1989年初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4月至今,先后任日本三井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1993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4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彭友良教授由于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获得了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优秀跨世纪人才计划”基金及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农业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并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向东,男,1969年3月生,山东省青州市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病理学系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山东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泰安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科学》编委,山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创新团队植物保护岗位科学家。1999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病系获博士学位。多次到瑞典、美国、英国等大学和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2002获山东省第十三届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7年入选教育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获得第三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技奖。2011年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