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社会文化史30年
收藏
评价
社会文化史30年
商品编号:2666964
ISBN:978751619240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长莉,唐仕春主编
出版日期:2017-06-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K203
页数:490
册数:1
大约重量:12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3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52.48 (4.1折)
原价:¥12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社会文化史30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以“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为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历时二十多年学术研究的结晶,由刘志琴、李长莉、闵杰、左玉河、罗检秋等学者合作撰写。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晚清士人与近代知识分子,近代社会风尚与民间伦理的演进,近代生活方式与民众观念的变迁,近代公共空间与公共时间,近代的祀典与仪式,近代修身教科书与公民教育,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民初京剧,废除旧历运动与二元社会,以及近代社会秩序与民间社会的治理。
一 理论方法
复兴社会史三议
社会文化史:历史研究的新角度
青史有待垦天荒——《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总序
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社会文化史”回顾与展望
从“新史学”到社会文化史
从本土资源建树社会文化史理论
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25年反省与进路
本土崛起与借镜域外——社会文化史在中国的若干发展

二 社会生活
中国人生活意识的觉醒
饮食与伦理——从吃饭解析中国传统文化模式
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
日军空袭威胁下的西南联大日常生活
近代同乡资源的流动与制度运作

三 风俗习尚
礼俗文化的再研究:回应文化研究新思潮
从“杨月楼案”看晚清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动
论清末彩票
嘉道年间京师士人修禊雅集与经世意识的觉醒
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

四 文化信仰
坤角如何走红——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民初京剧
“民国”的诞生:清末民初教科书中的国家叙述(1900-1915)
译介再生中的本土文化和异域宗教:以天主、上帝的汉语译名为视角
清末民初宗教迷信话语的形成
清末文庙祀典升格与人心失控
李长莉,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96—2014年任社会(文化)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代表作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一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唐仕春,1973年出生于四川开江县,现为副研究员。1992—1996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8—2001年就读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2005—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2007—2009年,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2001年至今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法制史、中俄关系史。著有《北洋时期的基层司法》(2013年)等。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