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章太炎全集》之一种,收录全集之前未收的全部章太炎文字,由马勇自各种材料中辑出,包括文章、谈话、诗词、对联等,内容丰富,为首次结集整理,藉此则太炎文字基本收录完整,是了解章太炎生平与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独居记(一八九四年九月)1
论亚洲宜自爲唇齿(一八九七年二月二十二日)4
论学会有大益於黄人亟宜保护(一八九七年三月三日)7
《经世报》叙例(一八九七年八月二日)13
变法箴言(一八九七年八月二日)16
平等论(一八九七年八月十二日)24
《实学报》叙(一八九七年八月十二日)27
兴浙会序(一八九七年八月)30
後圣(一八九七年九月七日)35
重设海军议(一八九七年九月十七日)37
异术(一八九七年九月二十六日)39
《交涉纪事本末》序(一八九七年十月二十六日)41
译书公会叙(一八九七年十一月一日)42
与孙宝瑄等谈古代授田之法(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八日)45
读《日本国志》(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46
与孙宝瑄谈中国古代科技等(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三十日)49
与孙宝瑄谈灵魂之有无(一八九八年二月二十三日)50
与孙宝瑄谈哀乐及知致(一八九八年三月二十三日)51
九江舟中寄怀(一八九八年四月四日)52
《正学报》缘起并例言(一八九八年春)53
改唐诗讥张之洞(一八九八年春)58
题赠诚公长兄联(一八九八年春)59
与孙宝瑄谈杨朱、墨子及孟子(一八九八年五月十六日)60
与孙宝瑄等论曹操(一八九八年五月十九日)61
怀宁舟中怀宋恕(一八九八年五月)62
与孙宝瑄谈中国古代议院之法(一八九八年八月五日)63
祭维新六贤文(一八九八年九月)64
书汉以来革政之狱(一八九八年十月二十日)65
回教盛衰论(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九日)74
佞贼盗名(一八九八年十二月十一日)77
清廷侦获逋臣论(一八九八年十二月十六日)79
台湾设书藏议(一八九八年十二月十八日)81
论清旗田(一八九八年十二月十八日)84
谆劝垂纶(一八九八年十二月十八日)86
书清慈禧太后事(一八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87
寄梁啓超(一八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90
俳谐録(一八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91
饯岁(一八九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93
正月朏日即事(一八九九年一月五日)94
平矿论(一八九九年一月八日)95
视天论(一八九九年一月八日)97
刻包氏《齐民四术》第二十五卷序(一八九九年一月十一日)101
识康有爲复书(一八九九年一月十二日)104
人定论(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四日)106
论亚东三十年中之形势(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108
党碑误凿(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111
儿玉爵帅以《帝国名胜图》见赠,赋呈一首(一八九九年
一月二十九日)113
论学校不宜专校语言文字(一八九九年二月三日)114
絶颂(一八九九年二月七日)116
书《原君篇》後(一八九九年二月十日)118
台湾祀郑延平议(一八九九年二月十六日)120
摘《楞严经》不合物理学两条(一八九九年二月十九日)122
非岛属美利害论(一八九九年三月五日)126
论医师不宜休息(一八九九年三月八日)128
客帝论(一八九九年三月十二日)130
台北旅舘书怀寄呈南海先生(一八九九年三月十二日)133
三门割属意国论(一八九九年三月十九日)134
究移植论(一八九九年四月二日)136
失机论(一八九九年四月五日)138
东方格致(一八九九年四月六日)140
书甘庄恪公事有感(一八九九年四月十九日)154
《台岛踏查实记》序(一八九九年四月)156
《拙存园丛稿》序(一八九九年春)157
玉山吟社席上即事(一八九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58
玉山吟社雅集分韵得冬(一八九九年五月三十日)159
将东归赋此以留别诸同人(一八九九年六月十日)160
儒冠(一八九九年七月八日)161
与日人藻洲子的谈话(一八九九年六至八月)162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浙江余杭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学者。作为学者,章太炎是一位国学大师,被视作乾嘉汉学的殿军,也是近代新学术的开创者。他撰著宏富,留存下来的文字涉及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医学、佛学、西学等各个领域,且都有精深的研究,为文字学、经学史、文化史等的研究奠定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