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修订版,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具的专家共同编写、修订,以检验技术为主线,以疾病诊断、治疗为目标,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全面、准确地介绍了医学检验与临床应用的经典方法和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全书共分七篇,包括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免疫检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诊断生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等,在前版基础上,每一篇对检验项目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删改,与时俱进,增加了学科新的检验项目、技术和大数据等,删减了部分不实用的内容
第一篇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第1章 IS0 15189的主要内容 丛玉隆邓新立(2)
第一节 管理要求(2)
一、组织和管理(2)
二、质量管理体系(4)
三、文件控制(5)
四、服务协议(6)
五、委托实验室的检验(6)
六、外部服务和供应(7)
七、咨询服务(7)
八、投诉的解决(7)
九、不符合项的识别与控制(8)
十、纠正措施(8)
十一、预防措施(8)
十二、持续改进(9)
十三、记录控制(9)
十四、评估和审核(10)
十五、管理评审(11)
第二节 技术要求(12)
一、人员(12)
二、设施和环境条件(13)
三、买验室设备、试剂和耗材(13)
四、检验前过程(15)
五、检测程序(16)
六、检验结果质量保证(16)
七、检验后过程(17)
八、结果报告(17)
九、结果发布 (17)
十、实验室信息管理(18)
第2章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邓新立丛玉隆(19)
第一节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和组成(19)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19)
二、质量体系的构成(19)
三、组织结构的确定和资源配置(20)
第二节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21)
一、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及基本要求(21)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21)
三、过程分析与过程管理(22)
四、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24)
五、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26)
第三节 临床检验的操作规程(27)
一、临床实验室操作规程的作用和意义(27)
二、操作规程的分类(27)
三、操作规程的编写和要求(27)
四、操作规程编写的具体内容(27)
第四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28)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28)
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影响因素(28)
第五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29)
一、收集外部信息,识别需改进酌领域(29)
二、实验室的自身评审及相应的质量改进(30)
第3章 医学检验的质量过程控制 丛玉隆(33)
第一节 医学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33)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33)
二、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其控制(34)
三、血液标本的运输、存储及预处理(37)
第二节 分析阶段质量控制(38)
一、质控品的选择和应用(38)
二、质控图的选择和应用(40)
三、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和质量评价(41)
四、质控规则(43)
五、失控后的处理(44)
六、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46)
七、室间质量评价(46)
第三节 分析后质量管理(48)
一、分析后质量保证的概念(49)
二、检验结果确认的原则(49)
三、结果的审核与发出(49)
四、检验后标本的储存(51)
五、咨询服务与抱怨的处理(51)
六、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51)
第4章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李萍丛玉隆(53)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53)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53)
二、循证医学的产生和发展(53)
第二节 循证检验医学与方法(54)
一、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54)
二、循证检验医学的研究方法(54)
三、循证检验医学与诊断性试验(56)
四、循证检验医学与系统评价(59)
五、循证检验医学指南(61)
第5章 临床检验量值溯源 陈文祥丛玉隆(62)
第一节 主要术语定义及有关概念(62)
一、量和量值及有关概念(62)
二、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及有关概念(63)
三、测量方法和程序及有关概念(63)
四、溯源性和不确定度及有关概念(63)
五、参考测量系统及有关概念(64)
六、互换性和基质效应及有关概念(64)
第二节 溯源性的建立(65)
第三节 临床检验参考系统现
丛玉隆,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全军检验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曾先后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五、第六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理事,检验医师分会**、第二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检验杂志》第四、第五届编委会总编辑,《检验医师杂志》**、第二届主编;解放军医学科委会第七、第八届委员,解放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七、第八届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计量委员会标准物质委员会**届主任委员:中国认证认可委员会医学分技术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观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委理事、临床检验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协会常务理事、老年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医学实验室及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委员会第五届主任委员。从事实验诊断学工作近50年,在医疗、科研、教学、保健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研究团队对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纤溶系统及血液流变学等进行了系统、全面、动态的研究。在靠前首先建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单个血小板钙浓度、钙波动及钙流检测,建立了凝血试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国內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的发展。2O世纪90年代对血液学、体液学检验理论和实践做了系统的研究,对我国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2l世纪初,将ISO15189文件的内涵、过程控制理论、医学实验室的全过程及靠前在医学检验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机地结合,创制了“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图”。领导的科室(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在国內**通过ISO15189的认可。先后获北京医科大学和解放军总后系统很好教师称号、中华靠前医学教育奖、中央保健**个人称号;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中华医学科技二、三等奖,解放军科技、医疗、教学二、三等奖,北京市及省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等共17项。组织编写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5项,主编专著35部,发表文章200余篇,主编教材3部。其中作为总主编的大型丛书《检验与临床诊断》(共30分册、900多万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
尹一兵,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77级),1989年获医学硕士学位(临床检验诊断学),1991~1994年美国Rockefeller大学分子传染病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现任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检验科主任,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临床检验诊断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检验医学教育校际协作会前任理事长,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医学检验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临床检验的教学、医疗与科学研究,先后承担过本科、研究生的临床生物化学、分子诊断学、检验与临床等课程。主、参编专著、教材20余部。荣获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从事细菌的致病性及感染免疫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招收培养博、硕士研究生60名。
陈瑜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中心主任,中心实验室主任,浙江省临床体外诊断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分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检验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卫计委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卫计委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编委。2013年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中组部“万人汁划”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新型实验诊断技术研发。主持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承担国家973、863以及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获同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5项。在Lancet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主编参编专著1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