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文化心理与中国社会主体意识
收藏
评价
文化心理与中国社会主体意识
商品编号:2578031
ISBN:978701017083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 邵明
出版日期:2017-03-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G05
页数:394
册数:1
大约重量:7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2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42.9 (6.5折)
原价:¥66.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社会主体意识与文化深层的“自主—依附”心理结构之间内在的和历史的关联,结合了中国哲学、历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和方法,从多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体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早期状况进行了严谨细致地分析,以力图更好地理解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文化现象所存在着的深层困境,为今天的文化重建和文化自立提供理论参考。 根据本选题的讨论,依附心理源自个体主体意识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人在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心理倾向。而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化中,这种社会依附心理则远至商周时期即已形成,并成为阻碍或限制中国社会主体意识发展的重要原因:殷商时期的宗教观念很早赋予了社会权力以观念性的普遍意义,构成了中国社会生活最初的社会性组织结构;到了西周时期,德性观念又成为新的意义之源,将社会权力深深地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宗教或德性观念与社会权力的紧密结合,以“替代”的方式悄然抑制了中国社会主体意识的发展,使其难以自立。 本选题的研究使用了如“主体意识”,“社会权力”和“社会组织结构”,“统治意识”和“替代意识”等新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这些新的概念、范畴及其相关理论有着较为独特的学术价值。
第一章文化反省与主体意识
第一节观念冲突和文化批判
第二节个体意识的觉醒
第三节对权威理念的沉迷
第四节文化反省与主体意识
第二章论个体的主体意识
第一节人的主体意识及其经验性质
第二节个体的主体意识及其发展
第三章社会主体意识与中国文化的发端
第一节论社会主体意识
第二节陶器时代:自我意识的灵光初现
第三节《诗经》:主体意识的心灵呼唤
第四节中国社会主体意识的萌芽
第四章宗教意识:早期中国社会的意义之源
第一节统治意识的出现
第二节替代意识:“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第三节社会权力结构与中国社会的主体意识
第五章德性观念与统治意识的重建
第一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第二节重建统治意识的社会政治背景
第三节德性观念:新的意义之源
第六章拔剑四顾心茫然
参考文献
后记
暂无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