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中间性组织范畴和原理体系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分析框架,从农户参与视角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并利用西南地区实践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来讲,靠前,基于评价政府知名品牌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状态的研究目标,依据参与式发展理念确定研究起点,即农户参与组织行为;第二,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中间性经济组织及其治理的理论研究框架;第三,从逻辑演绎角度给出分析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影响因素、立足农户利益诉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绩效评价的指标集合;第四,依据这些指标集合,结合西南地区农村与农业发展具体情况设计问卷并实施调研,获取靠前手资料,涉及川云黔渝四省(市)536户农户及156个产业化经营主体;第五,针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分析结果进行经济解释并给出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影响因素以及经营组织的绩效评价状况;很后针对分析的结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
二、本书研究的问题与目的 2
第二节 选题价值与研究意义 2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3
一、研究思路 3
二、研究内容 3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
一、研究方法 4
二、技术路线 5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7
第一节 理论基础 7
一、农户行为理论 7
二、交易成本理论 8
三、中间性经济组织理论 10
四、参与式发展理论 12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13
一、农业产业化内涵 13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类型 14
三、主体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选择 15
四、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影响因素 16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绩效评价 18
六、简要评述 20
第三节 概念界定 21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21
二、农户 21
三、农户参与 22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参与的理论框架 23
第一节 经济组织及其治理 23
一、概念界定:从市场到企业组织“谱系” 23
二、组织剩余来源 24
三、治理机制 25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机制分析 26
一、组织主体分析 26
二、龙头企业带动型经营组织 28
三、合作组织带动型经营组织 28
四、经纪人带动型经营组织 29
五、专业市场带动型经营组织 30
第三节 作为分析视角的农户参与 31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参与式评价 31
二、参与式发展对农业经营组织分析的意义 32
第四节 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32
一、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32
二、户主特征影响农户参与经营组织的机理分析 33
三、家庭经营特征影响农户参与经营组织的机理分析 34
四、农产品特性影响农户参与经营组织的机理分析 35
五、地理环境影响农户参与经营组织的机理分析 37
六、政策环境影响农户参与经营组织的机理分析 38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绩效评价 39
第四章 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调查 40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40
一、样本区域选择 40
二、调查对象 41
三、抽样情况 42
四、问卷生成 44
五、调查实施 45
六、样本回收率及有效率 46
第二节 农户参与现状 47
一、样本农户分布 47
二、不同地型分布的农户参与现状 47
三、不同农产品种类的农户参与现状 49
第三节 农户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联结方式 51
一、利益联结机制 51
二、价格制定机制 53
三、结算情况 54
第四节 不同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特征 56
一、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56
二、不同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特征比较分析 59
第五节 农户的组织行为特征 69
第五章 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影响因素分析 73
第一节 实证分析框架 73
第二节 变量描述性分析 74
一、户主特征 74
二、农户家庭生产经营特征 75
三、农产品特性 77
四、地
宋瑛,1977年生,四川成都人,管理学博士,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后,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兼任全国贸易经济学会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商科教育分会理事、中国商业经济学会青年分会副秘书长、重庆高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联盟秘书处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流通。在《改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上海经济研究》《现代管理科学》《商业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与主研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5项,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