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那狐的故事》 \n
法国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包含着浓厚的民间文学要素,体现了民间的智慧形式。起初是一部中世纪法国民间长篇叙事诗,出现于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末,先后有多位民间诗人陆续续写而成。19世纪下半叶,法国作者让娜·勒鲁瓦-阿莱将这些各自独立的诗篇按情节顺序编辑成为情节完整的《列那狐的故事》。作品采用了出色的喜剧手法和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 \n
故事在列那狐和伊桑格兰狼的明争暗斗中展开,通过一系列有趣而可笑的故事,表现列那狐的机警和狡诈。他成功地愚弄了包括狮王在内的所有动物,当然也引起了它们的强烈不满和怨恨。狮王先后派勃朗熊、梯培猫和格兰巴德猫等前往将其捉拿归案。但是,列那狐则利用它们本身各自的弱点设计了种种陷阱,狠狠地耍弄了它们。 \n
作品的主人公列那总是不断地靠自己的智慧,躲过危险,吃饱肚子。这里其实暗含着这样一个思想:人之所以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够过上较为美好的生活,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智慧。人的强大,不在于权势,更不在于地位,也不在于体质强弱或者力气大小。关键在于一个人的智慧力量是否强大。 \n
\n
初试锋芒
狐狸的诡计
大灰狼受洗
尾巴钓鱼的奇闻
落井之后
狐狸与山雀
狐狸失策
第十张狐皮
奇怪的梦
假传圣旨
御前会议
狗熊出使记
猫伯伯之行
本性难移
狼狐大战
绞刑架下的交易
包藏祸心
御驾亲征
罗马朝圣
狮王遇险
让娜·勒鲁瓦-阿莱(Le loman de renart,约1174-1250),法国女作家。她整理和改编的《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市民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