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入冬,这个城市的一些小角落,会出现卖梅花糕的人。
安雪知道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林汉轩对这样的食物根本没兴趣。白菜与面条汤是林汉轩爱的东西,还有炖煮三鲜,其实就是土豆、番茄和木耳等。但他为了她,留在了这个偏南方城市,连饮食习惯和口味,都在调整适应。
其实,安雪也犹豫着,让他离开家乡,到这么遥远的异地与她在一起,等于是他做了巨大的妥协。这个男孩子跟着女朋友定居,是做出牺牲了的。大学时候开始的恋爱,毕业了,还能够继续在一起的,本就是凤毛麟角。夏天时候,他们亲眼看见众多往日如胶似漆的情人,一朝毕业,校园里尽是散伙的鸳鸯。
工作的事情,就使他烦恼。他的方言在本地公司格格不入,一口地方话的公司同事们,常常拿他取笑。她鼓励他,和他一起学着说。
但是,有什么东西还是在变化,一天一天过去,他们两个人常常相对无话。就是啊,林汉轩这样想着,在一个城市一个学校,甜言蜜语也听够了,越来越缺乏新鲜感。他在毕业时候不分手的誓言,就有些动摇了,他甚至有念头,分手吧!回想热恋时分,那般的浪漫与美好,那般的浓情蜜意。
有时候,安雪也会想,他们的爱情天敌,原来不是生活艰难,而是彼此的日渐熟悉。超过3年的恋人,还不结婚,就比较危险了。
这个冬天时候,她带他一起走在大街上,她看见卖梅花糕的摊子,说我想吃。他给她买。
所谓梅花糕,是因为形状类似五个花瓣,中间是甜而不腻的浓浓红豆沙,封以糯米皮子,上面撒有晶莹的白砂糖。其实看来,有点像蛋筒冰淇淋。大冷天的时候,里面的豆沙滚烫,需要握在手上慢慢吃,一点一点咬。那样甜美之外,还可暖手。心急的人,往往烫了舌头,豆沙泼出脏了衣服和手掌,还吃不到一半。
她手捧着一块的时候,对他说,你看我吃,给你示范。他就想起往日的那些相处的快乐,面带笑容地看着她一点点细尝慢咬。到最后,她舔一舔嘴巴,林汉轩忽然觉得,其实她还是那么可爱。他学着她的样子,一点点地咬。
慢慢地适应,慢慢地发现乐趣,原本很多看起来坚硬难以改变的东西,也不是那么的顽固难改了。就像柔软的水流冲刷圆润了鹅卵石,再握住,就不觉得艰涩扎手了。
她不知道,他已经了解了一点模糊的认识,也许爱情就像她手里吃的梅花糕,只有细尝慢咬,才能滋味悠长。
作者的话
1966年版前言
第一章 截获电文 A Telegram Waylaid
第二章 德皇英明,黄祸凶猛 The Clever Kaiser and the Yellow Peril
第三章 “立即占领海关!””Seize the Customs House at Once!”
第四章 第三方——日本 The Third Partner-Japan
第五章 “冯·林特伦先来一步,他后面还有几百万..” “Von Rintelen Came Here, Backed by Millions...”
第六章 维拉万岁!——德国炮制 Viva Villa!-Made in Germany
第七章“*朋友齐默尔曼” “Our Friend Zimmermann”
第八章 陷阱 The Trap
第九章 电报发出 The Telegram Is Sent
第十章 “我人生中最戏剧性的时刻” “The Most Dramatic Moment in All My Life”
第十一章 电报传到华盛顿 The Telegram in Washington
第十二章 不得不信 Obliged to Believe It
附录 电报全文 Code Text of the Telegram
参考文献 Sources显示全部信息
芭芭拉·W. 塔奇曼(1912—1989),美国著名历史作家,凭借《八月炮火》与《史迪威与美国的在华经历》两度获得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齐默尔曼电报》是她的成名作之一,以短小的篇幅、精湛的文笔描绘了世界大战背后的谍报事件与外交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