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写了一本生物学的经典巨著,这就是你见到的这本《生命是什么?》。在这本书中,薛定谔提出了生命密码和生命过程负熵的概念,并特别强调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性。 本书原来只是一系列通俗科学演讲的结集, 没想到这本为非专家所写的书,最后却成为发现DNA结构并导致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关键著作。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生物学家,开创了信息生物学研究之先河,对20世纪的生物学革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薛定谔以一种令人放松和愉悦的文笔引领读者探索生命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主题,内容深刻而有趣,极具启发性于希望了解生命起源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的选择之一。
\n
目 录
\n
\n
\n
\n
\n 第一部分生命是什么
\n英文版序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 003
\n自序干点蠢事 / 005
\n
\n经典物理学家对生命问题的探索 // 007
\n一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 007
\n二统计物理学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 008
\n三质朴的物理学家对生命问题的探讨 / 009
\n四原子为什么这么小?/ 010
\n五有机体的活动需要精确的物理学定律 / 012
\n六物理学定律以原子统计学为依据,因此只是近似的 / 013
\n七物理学和化学定律的精确性以大量原子参与为基础,例一:
\n顺磁性 / 014
\n八例二:布朗运动,扩散 / 017
\n九例三:测量精确性的极限 / 019
\n十 定律 / 020
\n
\n遗传机制 // 023
\n一经典物理学家那绝非无关紧要的设想是错误的 / 023
\n二遗传密码正本(染色体)/ 024
\n三身体经由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生长 / 026
\n四在有丝分裂中,每个染色体都有复制作用 / 027
\n五减数分裂和受精(配子配合)/ 027
\n六单倍体个体 / 028
\n七减数分裂中引人注意的关系 / 030
\n八交换;性状定位 / 031
\n九基因的最大体积 / 033
\n十微小的数量 / 034
\n十一稳定性 / 035
\n
\n突变 // 037
\n一“跃迁”式的突变——天择作用的基础 / 037
\n二突变可以繁殖纯种,也就是说,突变完全可以遗传 / 039
\n三定位。隐性和显性 / 040
\n四介绍一些术语 / 042
\n五近亲繁殖的恶果 / 043
\n六综合评论和历史的评论 / 045
\n七突变是罕见事件的必要因素 / 046
\n八X射线诱发的突变 / 046
\n九第一法则:突变是单独事件 / 047
\n十第二法则:事件的局限性 / 048
\n
\n量子力学的论据 // 051
\n一经典物理学无法说明基因的稳定性 / 051
\n二量子论可以说明基因的稳定性 / 052
\n三量子论——不连续状态——量子跃迁 / 053
\n四分子 / 054
\n五分子的稳定性取决于温度 / 055
\n六数学的介入 / 056
\n七第一点修正 / 057
\n八第二点修正 / 058
\n
\n对德布吕克模型的探讨检验 // 061
\n一对遗传物质的整体构想 / 061
\n二构想的独特性 / 062
\n三某些传统的错误概念 / 063
\n四物质不同的“状态” / 064
\n五真正重要的差别 / 065
\n六非周期性固体 / 066
\n七压缩在微型密码中的内容多样性 / 066
\n八理论构想与事实比较:稳定度;突变的不连续性 / 067
\n九天择基因的稳定性 / 068
\n十突变体的稳定性有时是较低的 / 069
\n十一温度对不稳定基因的影响不如对稳定基因影响大 / 069
\n十二X射线如何引发突变 / 070
\n十三X射线的效率并不取决于自发的突变率 / 071
\n十四可逆突变 / 071
\n
\n有序、无序和熵 // 073
\n一由德布吕克模型得出值得注意的一般性结论 / 073
\n二建立在有序基础上的秩序 / 074
\n三生命有机体避免了趋向平衡的衰变状态 / 075
\n四有机体靠“负熵”为生 / 076
\n五熵是什么?/ 077
\n六熵的统计学意义 / 078
\n七从环境中汲取“有序”以维持组织 / 079
\n关于本章的说明 / 079
\n
\n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 083
\n一有机体中可能存在新的定律 / 083
\n二对生物学状况的评述 / 084
\n三对物理学状况的综述 / 084
\n四明显的对比 / 086
\n五产生有序的两种方式 / 087
\n六新原理并非和物理学不相容 / 088
\n七时钟的运动 / 089
\n八钟表装置毕竟属于统计学型 / 090
\n九能斯特定理 / 091
\n十摆钟实际上处于零度 / 091
\n十一钟表装置和有机体的关系 / 092
\n
\n决定论和自由意志 // 093
\n关于后记的说明 / 097
\n
\n
\n意识和物质
\n
\n意识的物质基础 // 101
\n一问题 / 101
\n二一个尝试性的答案 / 103
\n三伦理学 / 107
\n
\n知性的未来 // 111
\n一生物发展是否已经到顶?/ 111
\n二达尔文主义明显的悲观情绪 / 113
\n三行为影响选择 / 115
\n四虚构的拉马克主义 / 118
\n五遗传决定习性和技能 / 120
\n六智力进化的危机 / 122
\n
\n客观化原则 // 125
\n
\n算术上自相矛盾的论点:心灵的单一性 // 137
\n
\n科学与宗教 // 151
\n
\n感知的奥秘 // 165
\n最后让我来做个总结 / 174
\n
\n自传 // 177
\n
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20世纪的前30年中物理学经历了一次大革命,解决了微观运动的基本规律问题。薛定谔就生活在这个时代,1926年他提出了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标准形式之一。薛定谔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后来他的兴趣转向生命科学, 1943年写的《生命是什么》,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作了概念上的准备。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