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旅游综合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向,引领旅居生活方式的潮流,推进了房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开发呈现出文化主题的鲜明性、产品开发的落地性、开发模式的品牌性、消费配套的全面性、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以及营销推广的创新性等特性。目前旅游界对此的系统研究比较缺乏,《旅游规划与设计:景区容量与游客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案例解读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本期的主题为“景区容量与游客管理”, 是旅游界、规划界的热点问题,研究上也有空白。《旅游规划与设计:景区容量与游客管理》收录的文章能给旅游、规划领域的人事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故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
谷超豪:徜游在数学的海洋里
陆启铿:在断弦琴上奏出多复变最强音
周培源:一代宗师永流芳
洪朝生:低温王国拓荒人
冯端:回首向来萧瑟处
曾融生:深耕地球拓前沿
王鹏飞:守望气象
何祚庥:氢弹理论开拓者层子模型赋新篇
程开甲:以身许国铸核盾
应崇福:于无声处听春雷
刘振兴:太空“奕星”探物理
蔡启瑞:探赜索隐止于至善
申泮文:“允公允能”世纪路
唐有祺:根深方能叶茂
刘有成:为祖国耕耘自由基
徐光宪:举重若重
朱起鹤:积微成著志高远
蒋锡夔:真善合美
张乾二:弄潮儿向涛头立
杨承宗:期颐一笑淡此生
王方定:许身报国绽放灿烂
郭慕孙:小颗粒成就大事业
陈家镛:化工“牵手”冶金
谢学锦:躬身大地敢为天下先
余国琮:为争一口气
王德滋:山石磊落自成岩
闵恩泽:爱国之路
严东生:无机材料大师的有情人生
翟裕生:裕慰苍生地矿赤子
常印佛:野外走出的地质学家
田在艺:我的石油梦
黄志镗:高聚有机皆化境
叶笃正:洞彻气象风云
陈学溶:百年风雨路 眷眷气象情
施雅风:勇敢者的事业
陶诗言:本土成长的气象学一代宗师
赵其国:寻找沃土
吴新智:以澄净的心灵与远古对话的人
显示全部信息
张藜:云南昆明人,1966年生。1986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技史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以中国当代科学社会史、化学史等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拓展了中国现代科技史研究,促进了对共和国早期科学体制、科学家社会生存状态等问题的深入认识;以大量学术组织工作,推动了口述历史这一研究方法在科技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目前担任老科学家学术采集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张佳静: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地理学史,地图学史。2002年进入西安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学习地理科学专业。2006年进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习科学技术史专业,方向为地理学史,硕士论文为《民国前期大学地理教育研究》。2010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习科学技术史专业,目前研究方向为地学史、地图学史。参与众多课题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