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格律读本》选入古代经典诗词曲100首。
\n入选作品既与中小学语文教材通行本衔接,又兼顾全国各种流行版本,继而选入内容、格律兼美的典范之作。强化学生诗词基础、拓展阅读之功能,兼顾教师、家长了解与掌握诗词格律的相关常识。
\n包括: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代诗词;教育部主持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即人教版全国通行本增选的古代诗词;依据“一纲多本”的原则,选入各地方出版社教材增选的古代诗词;编者根据代表性,选入格律规范、内容形式兼美的作品。
\n读本设七个单元:诗歌部分,分设“古风”、“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个单元;词、曲,各设一个单元。每首诗词有作者介绍、注释、韵读、简析。
\n为加强诗词格律的指导性,设“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共七篇,每篇1000字左右,分别置于每个单元之末:《格律诗的形成》《格律诗的用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律诗的对仗》《格律诗的避忌》《词学基础知识》《曲学基础知识》。
\n读本在写作体例上,与其他中小学旧体诗词选本侧重不同,重点解决一般选本忽略的格律规范与形式破解,对所选诗词进行平仄辨识和标注。充分运用直观的方法,诸如符号、图形等,让学生了解平仄格律的基本形式,并从写作的角度引导、讲解,以突出艺术风格与艺术特质。
第一单元 古风(12首)
\n关雎(国风?周南)诗经
\n蒹葭(国风?秦风)诗经
\n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n观沧海 曹操
\n饮酒 陶潜
\n木兰辞 北朝民歌
\n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n行路难 李白
\n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n卖炭翁 白居易
\n雁门太守行 李贺
\n基础知识一:格律诗的形成
\n
\n第二单元 五言绝句(6首)
\n宿建德江 孟浩然
\n相思 王维
\n八阵图 杜甫
\n春怨 金昌绪
\n塞下曲 卢纶
\n题诗后 贾岛
\n基础知识二:格律诗的用韵
\n
\n第三单元 七言绝句(23首)
\n蜀中九日 王勃
\n从军行 王昌龄
\n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n逢入京使 岑参
\n暮江吟 白居易
\n乌衣巷 刘禹锡
\n石头城 刘禹锡
\n赤壁 杜牧
\n泊秦淮 杜牧
\n夜雨寄北 李商隐
\n乡思 李觏
\n登飞来峰 王安石
\n春日 秦观
\n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n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姜夔
\n上太行 于谦
\n马上作 戚继光
\n偶成 函可
\n题秋江独钓图 王士禛
\n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n马嵬 袁枚
\n论诗 赵翼
\n己亥杂诗 龚自珍
\n基础知识三:格律诗的平仄——诗句的平仄规则与对粘关系
\n
\n第四单元 五言律诗(29首)
\n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n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n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n使至塞上 王维
\n赠孟浩然 李白
\n江夏送张丞 李白
\n春望 杜甫
\n次北固山下 王湾
\n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n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n送李端 卢纶
\n余干旅舍 刘长卿
\n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韦应物
\n七夕 清江
\n早秋 许浑
\n北青萝 李商隐
\n落花 李商隐
\n小隐自题 林逋
\n鲁山山行 梅尧臣
\n兵乱后杂诗 吕本中
\n秋日晚望 朱淑真
\n山行即事 王质
\n枯树 林景熙
\n金陵晚眺 傅若金
\n送友还家 泰不华
\n古戍 刘基
\n御用监被鞫拜瞻孝陵恭纪 夏完淳
\n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n钱塘观潮 施闰章
\n基础知识四:格律诗的对仗
\n
\n第五单元 七言律诗(18首)
\n黄鹤楼 崔颢
\n蜀相 杜甫
\n登高 杜甫
\n咏史怀古五首(其三)杜甫
\n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n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n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n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n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n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n无题 李商隐
\n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n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 苏轼
\n登快阁 黄庭坚
\n游山西村 陆游
\n书愤 陆游
\n过零丁洋 文天祥
\n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n基础知识五:格律诗的避忌
\n
\n第六单元 词(9首)
\n相见欢 李煜
\n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n浣溪沙 晏殊
\n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n水调歌头 苏轼
\n渔家傲 李清照
\n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n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n满江红 岳飞
\n基础知识六:词学基础知识
\n
\n第七单元 曲(3首)
\n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n金字经?春晚 张可久
\n牡丹亭?游园惊梦?皂罗袍 汤显祖
\n基础知识七:曲学基础知识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