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文库:松嫩平原杨树防护林与农田土壤特性差异研究》以东北松嫩平原地区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分别采集了兰陵、肇东、杜蒙、肇州、富裕、明水6个地点的杨树防护林带及其相邻农田土壤样品,并对每个样地的基础数据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土壤有机碳截获、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丛枝真菌特征产物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及组成、土壤物理化学组分及养分碳截获、土壤矿物X射线衍射特征、土壤傅里叶红外线官能团组成、杨树和农田土壤同位素丰度变化及碳周转、土壤孔隙特征及调节效率差异等方面分别探索了杨树防护林与农田的差异。《博士后文库:松嫩平原杨树防护林与农田土壤特性差异研究》共分为11章,研究内容将为我国东北地区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三北”防护林土壤维持功能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
《博士后文库:松嫩平原杨树防护林与农田土壤特性差异研究》适合从事植物学、生态学、林学、土壤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使用。
第1章杨树防护林研究进展及开展土壤特性研究的必要性
1.1我国与农业相关的重大森林生态保护工程
1.1.1“三北”防护林工程
1.1.2退耕还林工程
1.2东北地区杨树林现状、价值及研究进展
1.2.1东北地区杨树面积、蓄积量与生态价值
1.2.2东北防护林对土壤影响及功能研究进展
1.3松嫩平原概况与土壤功能重要性
1.3.1松嫩平原基本概况与土壤退化
1.3.2退化土壤造林改良土壤的重要性
1.4本书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杨树防护林和农田土壤碳截获、土壤肥力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2.1材料与方法
2.1.1研究地点自然状况概述
2.1.2研究地点的选择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2.1.3实验方法
2.1.4数据分析
2.2结果与分析
2.2.1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2.2对土壤整体存在影响的5个指标及差异大小
2.2.3存在显著类型×地点交互作用的13个指标及差异大小
2.2.4存在显著类型×土壤深度交互作用的14个指标及差异大小
2.2.5存在显著类型×树高、类型×胸径交互作用的5个指标及差异大小
2.2.6杨树防护林和农田碳截获差异与其他土壤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
2.3讨论
2.3.1防护林建设后有机碳的复杂变化
2.3.2造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但更耗水
2.3.3氮素的供应差异决定土壤碳截获能力
2.4小结
第3章农田真菌代谢产物球囊霉紊相关土壤蛋白与土壤功能关系
3.1材料与方法
3.1.1研究区概况及土样采集
3.1.2GRSP的测定
3.1.3GRSP提纯,红外官能团、紫外光谱与3D荧光光谱分析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3.1.4土壤碳、氮、磷、钾与理化性质的测定
3.1.5数据处理
3.2结果与分析
3.2.1不同地点、土壤深度GRSP含量差异分析
3.2.2不同地点GRSP组成特征差异分析
3.2.3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指标空间差异
3.2.4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指标与GRSP含量的相关性
3.2.5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指标与GRSP组成特征的相关性
3.3讨论“
3.3.1GRSP含量及组成特征的差异
3.3.2GRSP对碳截获的影响
3.3.3GRSP与肥力指标的关系
3.3.4GRSP与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酸碱度的关系
3.4小结·
第4章杨树防护林真菌代谢产物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特征
4.1材料与方法
4.1.1研究样地概况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4.1.2土壤相关理化指标测定、GRSP含量测定、提取纯化及组成特征研究方法
4.1.3数据处理
4.2结果与分析
4.2.1不同土层、地点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差异
4.2.2不同土层、地点的GRSP含量的差异
4.2.3不同地点TG组成成分上的差异
4.2.4GRSP含量和组成成分与土壤相关指标的关系
4.3讨论
4.3.1杨树防护林GRSP含量空间分布的差异
4.3.2纯化GRSP组成特征的鉴定及空间差异
4.3.3 GRSP含量和组成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
4.4小结
第5章农田、杨树防护林与原始林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差异及启示
5.1材料与方法
5.1.1研究样地概况和样品采集
5.1.2研究方法
5.1.3数据分析
5.2结果与分析
5.2.1GRSP含量和组成成分的相关关系
5.2.2GRSP含量和组成成分与特征对土壤肥力性质的影响
5.2.3GRSP含量和组成成分与特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5.2.4GRSP含量和组成成分及特征与土壤性质的逐步回归分析
5.2.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理化性质的差异
5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