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全译本)》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现实主义力作,在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其第一篇特写《霍里和卡利内奇》最初发表于俄国《现代人》杂志一八四七年第1期。后面的绝大部分篇章也都是陆续发表于同一杂志。直至一八五二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二十一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至一八八○年,作者又加进了后来创作的三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一八七二)、《车轱辘响》(一八七四)、《枯萎了的女人》(一八七四),共计二十五篇,这便成了作者生前最后的定本。今天我们所据以译出的就是这样的定本。
霍里和卡利内奇\n
叶尔莫莱和磨坊老板娘\n
莓泉\n
县城的大夫\n
我的邻里拉季洛夫\n
独院地主奥夫夏尼科夫\n
利戈夫村\n
别任草地\n
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n
总管\n
办事处\n
孤狼\n
两地主\n
列别江\n
塔季雅娜·鲍里索夫娜和她的侄儿\n
死\n
歌手\n
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叶夫\n
幽会\n
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n
切尔托普哈诺夫和涅多皮尤斯金\n
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n
枯萎了的女人\n
车轱辘响\n
树林和草原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奥勒尔省的贵族世家,早年丧父。十五岁入莫斯科大学学习,第二年转入彼得堡大学,毕业于一八三六年。其间思想倾向于民主,并开始诗歌创作。二十岁时赴柏林大学留学,四十年代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自然派”的代表人物,一八五二年因发表悼念果戈里的文章而被捕入狱并遭流放。一八八三年于巴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