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趣味物理学( 续编 )
收藏
评价
趣味物理学( 续编 )
商品编号:2496898
ISBN:9787515341910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 (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刘玉中 译作
出版日期:2017-04-03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O4-49
页数:258
册数:1
大约重量:550(g)
购买数量:
-
+
库存:22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6.5 (5.5折)
原价:¥30.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趣味物理学(续编)》是俄罗斯著名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百余部作品之一。
作为《趣味物理学》的后续篇,本书继续讨论了《趣味物理学》中还未涉及到的“力学、热、功、磁、电”等方面的话题。
这本书跟其他同类书籍有很大不同,作者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会”读者多少新知识,而是要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也就是说,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对他在物理学方面已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更深入了解,并且能够活学活用。书中回避了枯燥的说教,而是与读者分享一些神奇的故事、有趣的难题、各种奇谈怪论,一起讨论其中的物理学知识。
作者在本书中所做的所有尝试与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他相信:读者一旦对于一门学科发生兴趣,就会加倍注意,也就能够自觉地去深入探索与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到知识才更加“牢固”。

第一章 力学的基本定律 \n
1.1 最便宜的旅行方式 3 \n
1.2 地球,停下来! 4 \n
1.3 一封飞机上的来信 6 \n
1.4 投弹 8 \n
1.5 不需要停车的铁路 9 \n
1.6 活动的人行道 11 \n
1.7 一条难懂的定律 12 \n
1.8 大力士斯维亚托戈尔是怎么死的? 13 \n
1.9 没有支撑物可以运动吗? 14 \n
1.10 为什么火箭会飞? 15 \n
1.11 乌贼是怎么运动的? 17 \n
1.12 乘着火箭去星球 18 \n
第二章 力·功·摩擦 \n
2.1 一道关于天鹅、龙虾和梭鱼的习题 23 \n
2.2 跟克雷洛夫的看法相反 25 \n
2.3 蛋壳容易破碎吗? 27 \n
2.4 逆风而行的船只 29 \n
2.5 阿基米德能举起地球吗? 31 \n
2.6 儒勒·凡尔纳的大力士和欧拉公式 32 \n
2.7 结为什么能打得牢? 35 \n
2.8 如果没有了摩擦 35 \n
2.9 “切柳斯金”号事故的物理原因 37 \n
2.10 会自动调整平衡的木棍 40 \n
第三章 圆周运动 \n
3.1 为什么旋转着的陀螺不会倒? 45 \n
3.2 魔术 46 \n
3.3 哥伦布问题的新解法 48 \n
3.4 “消失”的重力 49 \n
3.5 你也可以是伽利略 51 \n
3.6 我与你之间的争论 53 \n
3.7 我们争论的结果 54 \n
3.8 在“魔球”里 55 \n
3.9 液体镜面望远镜 59 \n
3.10 “魔环” 59 \n
3.11 杂技场里的数学 60 \n
3.12 缺斤少两 62 \n
第四章 万有引力 \n
4.1 引力大不大 67 \n
4.2 从地球到太阳的一条钢绳 69 \n
4.3 是否能躲开万有引力? 69 \n
4.4 威尔斯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怎样飞上月球的? 71 \n
4.5 月球上的半小时 71 \n
4.6 月球上的射击 73 \n
4.7 无底洞 75 \n
4.8 一条童话中的道路 77 \n
4.9 怎样挖掘隧道? 78 \n
第五章 乘着炮弹去旅行 \n
5.1 牛顿山 83 \n
5.2 幻想的炮弹 84 \n
5.3 沉重的帽子 85 \n
5.4 如何减小震荡? 86 \n
5.5 写给数学爱好者们的题目 87 \n
第六章 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n
6.1 不会淹死人的海 91 \n
6.2 破冰船是如何作业的? 94 \n
6.3 沉没的船只去哪儿了? 95 \n
6.4 儒勒·凡尔纳和威尔斯的幻想是如何实现的? 97 \n
6.5 “萨特阔”号是如何打捞上来的? 100 \n
6.6 水力“永动机” 101 \n
6.7 “气体”、“大气”这些词是怎么想出来的? 103 \n
6.8 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 104 \n
6.9 一道关于水槽的题目 105 \n
6.10 一个奇怪的容器 107 \n
6.11 空气的压力 108 \n
6.12 新的希罗喷泉 111 \n
6.13 骗人的容器 113 \n
6.14 水在底朝天的玻璃杯里有多重? 114 \n
6.15 轮船为什么会相互吸引? 115 \n
6.16 伯努利原理及其效应 118 \n
6.17 鱼鳔的作用 121 \n
6.18 波浪和旋风 123 \n
6.19 去地心旅行 127 \n
6.20 幻想与数学 128 \n
6.21 在深矿井中 131 \n
6.22 乘着平流层气球上升 132 \n
第七章 热现象 \n
7.1 扇子 137 \n
7.2 有风的时候为什么会更冷?…137 \n
7.3 沙漠里的“滚烫的呼吸” 138 \n
7.4 面纱能保温吗? 139 \n
7.5 冷水瓶 139 \n
7.6 没有冰的“冰箱” 140 \n
7.7 我们能忍受什么样的炎热?…141 \n
7.8 温度计还是气压计? 142 \n
7.9 煤油灯上的玻璃罩是做什么用的? 143 \n
7.10 为什么火苗不会自己熄灭?… 144 \n
7.11 儒勒·凡尔纳小说中未写的一章 144 \n
7.12 在失重的厨房里做早餐 145 \n
7.13 为什么水能灭火? 149 \n
7.14 怎样用火来灭火? 149 \n
7.15 能不能用沸水烧开水? 151 \n
7.16 用雪能不能将水烧开? 152 \n
7.17 “气压计做的汤” 154 \n
7.18 沸水永远都是烫的吗? 156 \n
7.19 烫手的“冰” 158 \n
7.20 用煤来“取冷” 158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Я. И. Перельман,1882~1942)是一个不能用“学者”本意来诠释的学者。别莱利曼既没有过科学发现,也没有什么称号,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让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艳羡不已。
别莱利曼诞生于俄国格罗德诺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之后便全力从事教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创作的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工坊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他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别莱利曼创办并运营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趣味科学之家”博物馆,开展了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别莱利曼仍然坚持为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但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最后奉献。在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辞世。
别莱利曼一生写了105本书,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中很多部已经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范围再版发行,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凡是读过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读物的人,无不为他作品的优美、流畅、充实和趣味化而倾倒。他将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完全结合,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理论巧妙联系:把一个问题、一个原理叙述得简洁生动而又十分准确、妙趣横生——使人忘记了自己是在读书、学习,而倒像是在听什么新奇的故事。
1959年苏联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人们将照片中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的科普大师。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