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世界教育名著译丛:童年的秘密
收藏
评价
世界教育名著译丛:童年的秘密
商品编号:2462077
ISBN:978720810332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意)蒙台梭利著,梁海涛译
出版日期:2012-01-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
页数:242
册数:1
大约重量:5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7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5.68 (4.9折)
原价:¥32.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而导致儿童心理变异的表现,主要是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童年的秘密》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目录
译者序言第一篇第一章儿童的世纪第二章被告第三章生物片断第四章新生儿第五章天赋本能第六章灵魂胚胎第七章微妙的心理塑造第八章秩序第九章智慧第十章成长道路上的斗争第十一章行走第十二章手第十三章节奏第十四章个性的转换第十五章运动第十六章误解第十七章爱悟第二篇第十八章儿童教育第十九章重复练习第二十章自由选择第二十一章玩具第二十二章奖励与惩罚第二十三章安静第二十四章尊严第二十五章纪律第二十六章教育的开始第二十七章身体健康的对比第二十八章结果第二十九章条件优越的儿童第三十章教师的精神准备第三十一章偏离第三十二章逃避第三十三章心理障碍第三十四章治愈第三十五章依赖性第三十六章占有欲第三十七章支配欲第三十八章自卑感第三十九章恐惧第四十章谎言第四十一章生理反应第三篇第四十二章*与儿童的冲突第四十三章劳动本能第四十四章两种劳动的特征第四十五章主导本能第四十六章儿童教师第四十七章父母的使命第四十八章儿童的权力前言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医学博士、医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被誉为“我们期待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也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斯臣建立了第一个“儿童之家”,毕生从事早期儿童教育,在儿童教育学领域独树一帜,创立丁蒙台梭利教育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观念掀起了一场急风暴雨般的革命。蒙台梭利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儿童教育理论和方法超越了不同地域、民族、宗教和社会狭隘的界限,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她的教育著作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五大洲得到迅速传播,以蒙台梭利命名和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校迅速普及和推广,成为20世纪儿童教育方面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最为著名和流传较广的一部教育名著。20世纪初,随着科学特别是医学的进步,一场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社会变革蓬勃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重视儿童的早期发育、卫生健康和心理成长。那么,儿童是谁?儿童与*和社会的关系如何?重视儿童就要研究和发现儿童。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儿童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儿童是人之父”,“现在应该开始重新‘了解你自己’”。蒙台梭利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在尊重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为儿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超自然”环境,使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正常化的发展,并在帮助儿童正常化发展的过程中,开展儿童教育。从生理和心理学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拥有主观的心理生活” 。“婴儿自出生起就有真正的精神生活”,灵魂的胚胎肉化*,是属于“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行为”。婴幼儿不仅有各种潜意识的本能,还有自然天赋的成长发育的心理图谱,有劳动本能和学习的自主意识。因而,“人有天生的行为自由,需要特别营造。”为儿童自然和自主的心理塑造,必须营造适合的环境,才能使儿童得到正常化的发展。否则,在儿童身上将出现心理扭曲和偏离,造成各种各样并影响到*阶段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只有让儿童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进行正常化的活动,他们身上很多的疾病和病态才能够消失。”因此,在“超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上,蒙台梭利指出,儿童长期“ 受到*的压抑”,儿童与*冲突的原因在于*的自以为是和“先验”正确,儿童在不断地进行抗争。“*拒绝接受儿童的心灵,替代丁儿童。*没有意识到,他们在用无益的帮助和暗示吹动儿童的心灵之灯并最终把它熄灭”,“*对待儿童有一种特殊的虚伪。*用牺牲儿童的需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对此*不敢承认,因为它是无法容忍的”,“*与儿童冲突造成的后果可以在人的一生中无限地扩展,它如同将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后泛起的层层涟漪”。蒙台梭利以热爱儿童之情大声疾呼:“父母不是儿童的建设者,而是守护者。……父母应该纯洁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心中的爱,理解这种爱是意识里最深厚的感情,不应该受到自私或懈怠的影响。”“忽视和忘却儿童的权利,折磨和践踏儿童,无视儿童的价值、权利和本性,应该引起全人类最强烈的反对。”要正确对待儿童,变革是必然的。需要改变父母、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总而言之,要改变*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在著作中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必须营造适宜的而且是属于儿童的环境。她主张“教育要从出生时抓起”;“满足未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顺应他们的要求,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对儿童教育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注重环境”;“应该为‘儿童的心灵得到解放’创造极为有利的环境,应该消除所有抑制他们行动的障碍”;“真正新型的教育就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对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护和扶植儿童,帮助儿童的成长。”教师要做好精神准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摒弃发怒和傲慢的心理,应该知道谦卑和心怀仁爱……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纵儿童的所有举动,完全放弃对儿童的评判,并且忽视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始终牢记自己是教师,他们的使命就是教育。”儿童代表着未来,对于社会、文明和人类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不懈努力地工作,意味着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世界。或许,我们之中仍有许多父母和教师还不知道这个秘密,这也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此版《童年的秘密》是根据最近一次意大利文版的内容翻译,该版增加了玛丽亚·蒙台梭利根据该书葡萄牙文版所补充的新内容。因此,这个译本的内容可以说是《童年的秘密》的全译本。译文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如能蒙各位读者指出,当不胜感谢。 梁海涛 2007年5月于意大利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医学博士、医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被誉为“我们期待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也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斯臣建立了第一个“儿童之家”,毕生从事早期儿童教育,在儿童教育学领域独树一帜,创立丁蒙台梭利教育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观念掀起了一场急风暴雨般的革命。蒙台梭利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儿童教育理论和方法超越了不同地域、民族、宗教和社会狭隘的界限,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她的教育著作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五大洲得到迅速传播,以蒙台梭利命名和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校迅速普及和推广,成为20世纪儿童教育方面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最为著名和流传较广的一部教育名著。20世纪初,随着科学特别是医学的进步,一场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社会变革蓬勃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重视儿童的早期发育、卫生健康和心理成长。那么,儿童是谁?儿童与*和社会的关系如何?重视儿童就要研究和发现儿童。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儿童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儿童是人之父”,“现在应该开始重新‘了解你自己’”。蒙台梭利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在尊重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为儿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超自然”环境,使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正常化的发展,并在帮助儿童正常化发展的过程中,开展儿童教育。从生理和心理学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拥有主观的心理生活” 。“婴儿自出生起就有真正的精神生活”,灵魂的胚胎肉化*,是属于“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行为”。婴幼儿不仅有各种潜意识的本能,还有自然天赋的成长发育的心理图谱,有劳动本能和学习的自主意识。因而,“人有天生的行为自由,需要特别营造。”为儿童自然和自主的心理塑造,必须营造适合的环境,才能使儿童得到正常化的发展。否则,在儿童身上将出现心理扭曲和偏离,造成各种各样并影响到*阶段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只有让儿童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进行正常化的活动,他们身上很多的疾病和病态才能够消失。”因此,在“超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上,蒙台梭利指出,儿童长期“ 受到*的压抑”,儿童与*冲突的原因在于*的自以为是和“先验”正确,儿童在不断地进行抗争。“*拒绝接受儿童的心灵,替代丁儿童。*没有意识到,他们在用无益的帮助和暗示吹动儿童的心灵之灯并最终把它熄灭”,“*对待儿童有一种特殊的虚伪。*用牺牲儿童的需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对此*不敢承认,因为它是无法容忍的”,“*与儿童冲突造成的后果可以在人的一生中无限地扩展,它如同将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后泛起的层层涟漪”。蒙台梭利以热爱儿童之情大声疾呼:“父母不是儿童的建设者,而是守护者。……父母应该纯洁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心中的爱,理解这种爱是意识里最深厚的感情,不应该受到自私或懈怠的影响。”“忽视和忘却儿童的权利,折磨和践踏儿童,无视儿童的价值、权利和本性,应该引起全人类最强烈的反对。”要正确对待儿童,变革是必然的。需要改变父母、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总而言之,要改变*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在著作中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必须营造适宜的而且是属于儿童的环境。她主张“教育要从出生时抓起”;“满足未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顺应他们的要求,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对儿童教育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注重环境”;“应该为‘儿童的心灵得到解放’创造极为有利的环境,应该消除所有抑制他们行动的障碍”;“真正新型的教育就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对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护和扶植儿童,帮助儿童的成长。”教师要做好精神准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摒弃发怒和傲慢的心理,应该知道谦卑和心怀仁爱……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纵儿童的所有举动,完全放弃对儿童的评判,并且忽视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始终牢记自己是教师,他们的使命就是教育。”儿童代表着未来,对于社会、文明和人类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不懈努力地工作,意味着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世界。或许,我们之中仍有许多父母和教师还不知道这个秘密,这也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此版《童年的秘密》是根据最近一次意大利文版的内容翻译,该版增加了玛丽亚·蒙台梭利根据该书葡萄牙文版所补充的新内容。因此,这个译本的内容可以说是《童年的秘密》的全译本。译文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如能蒙各位读者指出,当不胜感谢。 梁海涛 2007年5月于意大利

译者序言第一篇第一章儿童的世纪第二章被告第三章生物片断第四章新生儿第五章天赋本能第六章灵魂胚胎第七章微妙的心理塑造第八章秩序第九章智慧第十章成长道路上的斗争第十一章行走第十二章手第十三章节奏第十四章个性的转换第十五章运动第十六章误解第十七章爱悟第二篇第十八章儿童教育第十九章重复练习第二十章自由选择第二十一章玩具第二十二章奖励与惩罚第二十三章安静第二十四章尊严第二十五章纪律第二十六章教育的开始第二十七章身体健康的对比第二十八章结果第二十九章条件优越的儿童第三十章教师的精神准备第三十一章偏离第三十二章逃避第三十三章心理障碍第三十四章治愈第三十五章依赖性第三十六章占有欲第三十七章支配欲第三十八章自卑感第三十九章恐惧第四十章谎言第四十一章生理反应第三篇第四十二章*与儿童的冲突第四十三章劳动本能第四十四章两种劳动的特征第四十五章主导本能第四十六章儿童教师第四十七章父母的使命第四十八章儿童的权力
暂无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