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收藏
评价
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
商品编号:2450333
ISBN:9787568012454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 宋飞琼
出版日期:2016-07-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F832.479
页数:192
册数:1
大约重量:307(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23.4 (5.2折)
原价:¥45.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剖析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机构担保-政府再担保”模式和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高校管理-混合担保”模式,分析案例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核心内容:政府根据不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人数获贷率、金额满足度和拖欠率,来确定分担拖欠贷款的比例,并与高校分享追讨回来的拖欠贷款,以此激励高校按照政府的资助目标努力管理国家助学贷款。通过理论推导,本文给出了“高校-政府担保”中,政府分担拖欠贷款比例的计算公式。
目录 \n
\n
第一章绪论(1) \n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1) \n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5) \n
第三节概念界定(6) \n
一、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6) \n
二、信用、担保和信用担保(7) \n
三、助学贷款管理主体与助学贷款担保主体(9) \n
第四节文献综述(10) \n
一、关于信贷担保的经典研究(10) \n
二、关于信用担保的研究(13) \n
三、关于助学贷款信用担保的研究(18) \n
第五节研究样本和数据(19) \n
第六节研究思路与方法(21) \n
一、研究思路(21) \n
二、研究方法(21) \n
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引入担保的必要性(24) \n
第一节降低拖欠率需要引入担保(24) \n
一、借款学生的还款能力约束逐步变松(24) \n
二、借款学生的还款意愿明显不足(34) \n
三、需要引入担保增强借款学生还款意愿(39) \n
第二节担保成为降低银行惜贷的必备条件(40) \n
一、商业银行最大化收益的选择(40) \n
二、商业银行信贷配给过程(41) \n
三、担保是降低拖欠、消解惜贷的必要条件(44) \n
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担保的理论分析(46) \n
第一节有关贷款担保的经典理论(46) \n
一、信息非对称对交易的影响(46) \n
二、信贷担保理论(48) \n
第二节担保在贷款中的作用(52) \n
一、传递信息(52) \n
二、代偿(53) \n
第三节担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及其机理(54) \n
一、担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54) \n
二、担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机理(56) \n
第四节小结:担保可增加追讨可行性,降低拖欠(62) \n
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方式的选择(64) \n
第一节信用担保与抵(质)押(64) \n
一、担保的缘起及发展(64) \n
二、贷款担保方式分类(68) \n
三、信用担保与抵(质)押的异同(69) \n
第二节外国(地区)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选择(72) \n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72) \n
二、中等收入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76) \n
三、欠发达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77) \n
第三节信用担保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契合(78) \n
一、信用担保双向信息服务功能契合贷后管理需要(78) \n
二、信用担保易实现的特点契合贫困生经济现状(80) \n
三、信用担保的管理功能弥补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 \n
人力不足(81) \n
四、信用担保契合国家助学贷款期限较长特点(82) \n
第四节小结:信用担保是国家助学贷款合适的担保方式(83) \n
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主体(84) \n
第一节国家助学贷款担保人必备条件(84) \n
一、信息优势(84) \n
二、代偿能力(87) \n
三、法律许可(88) \n
第二节潜在的担保人及其信息优势(88) \n
一、潜在的担保人及其分布(89) \n
二、潜在担保人信息优势分析(89) \n
三、潜在担保人信息优势排序和代偿能力讨论(95) \n
第三节对担保选择与意愿的现实考察(96) \n
一、自然人的担保选择与意愿(96) \n
二、法人的担保选择与意愿(103) \n
第四节小结:国家助学贷款合适的担保主体(107) \n
第六章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的国际案例(110) \n
第一节助学贷款担保中的激励与约束:委托?代理理论(110) \n
第二节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机构担保?政府再担保” \n
机制(112) \n
一、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的主要品种与运作方式(112) \n
二、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机构担保?政府再担保”机制 \n
的运行(114) \n
三、联邦政府对担保机构的激励与约束(115) \n
四、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担保成功经验的借鉴(119) \n
第三节印度尼西亚“高校管理?混合担保”机制(121) \n
一、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现状(121) \n
二、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项目的运行(123) \n
三、KMI和PSL助学贷款项目担保契约(126) \n
四、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的比较(128) \n
第四节小结:美国、印度尼西亚担保模式为我所用之处(130) \n
第七章中国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提出与运行(133) \n
第一节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提出(133) \n
一、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责任(133) \n
二、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担保中具有优势(135) \n
三、政府委托高校担保,形成“高校?政府担保”机制(136) \n
第二节“高校?政府担保”机制运行中高校与政府的关系(138) \n
一、高校与政府运作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益不同(138) \n
二、高校与政府的博弈(140) \n
三、政府对高校的激励与约束(143) \n
第三节“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运行(150) \n
一、“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启动(150) \n
二、“高校?政府担保”过程中的考核与监督(153) \n
三、“高校?政府担保”结果的分担与分享(153) \n
第八章结语(156) \n
第一节主要结论(156) \n
第二节主要创新(157) \n
第三节研究局限(158) \n
附录A系列问卷一:对样本高校借款学生的调查问卷(159) \n
附录B系列问卷二:对样本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163) \n
附录C对高校分管副书记、副校长的访谈提纲(166) \n
附录D对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167) \n
附录E对市级支行分管国家助学贷款副行长的访谈提纲(168) \n
参考文献(169) \n
后记(175)
宋飞琼 女,1965年8月生。2004年6月天津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11月从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财政。目前是河南省普通高校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教育与区域经济”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省教育厅重大攻关项目1项。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