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知识》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其大病初愈之后,浓缩了尼采思想的精髓,对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等问题都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 \n本书又名《快乐的科学》,尼采意在将哲学经由犀利的批判而升至与科学同样严谨的地位,这也是他的经验主义热血达到鼎沸的表征。 \n
译序 \n嘲谑、阴谋与报复 \n一邀请 \n二我的命运 \n三无惧 \n四对话 \n五致贞洁者 \n六俗之智 \n七手册 \n八第三层疮痂 \n九我的玫瑰 \n十轻蔑者 \n十一谚语 \n十二致爱光者 \n十三致舞者 \n十四勇者 \n十五迟钝 \n十六精益求精 \n十七雄辩者 \n十八狭窄的灵魂 \n十九玩弄女性者 \n二十值得一思 \n二一谨防高傲 \n二二男人与女人 \n二三注释 \n二四悲观的医疗 \n二五一个请求 \n二六我的残酷 \n二七彷徨者 \n二八勉励初学者 \n二九自我为中心的行星 \n三十邻近 \n三一伪装的圣者 \n三二奴隶 \n三三孤独者 \n三四塞涅卡,一个高贵的人 \n三五冰块 \n三六早期的作品 \n三七慎重 \n三八虔诚的人如是说 \n三九夏季 \n四十不嫉羡 \n四一赫拉克利特学说 \n四二过于拘谨的警语 \n四三忠告 \n四四通过 \n四五众神 \n四六评厌烦者 \n四七坠落 \n四八大自然的静寂 \n四九哲人之言 \n五十一个虔诚的心愿 \n五一他失去了头脑 \n五二书写的脚 \n五三人性,一切太人性的 \n五四致读者 \n五五现实派画家 \n五六诗人的虚荣 \n五七尝试抉择 \n五八歪曲的鼻子 \n五九笔在删涂 \n六十崇高的灵魂 \n六一怀疑论者的话 \n六二瞧!这个人 \n六三星的道德 \n卷一 \n1诠释存在意义何在的导师 \n2理智的良知 \n3高贵和卑贱 \n4人类的自我保存本性 \n5JUE对的责任 \n6尊严的失落 \n7辛勤劳作 \n8没有意识到的德行 \n9*冲力 \n10人类文化的隔代遗传 \n11意识 \n12学问的目的 \n13力量意识论 \n14什么叫爱 \n15远看 \n16越过木板 \n17贫穷的刺激 \n18古代的骄傲 \n19罪恶 \n20愚昧的尊严 \n21致无私的教师 \n22上帝是为国王而存在的 \n23腐化的特征 \n24不同的不满 \n25知识并非先天注定的 \n26什么是生存 \n27自我舍弃者 \n28被至善所伤 \n29危险的说谎者 \n30名人的喜剧 \n31商业与高尚 \n32不受欢迎的门徒 \n33讲堂之外 \n34历史学家的藏匿 \n35异端与巫术 \n36遗言 \n37三种错误的观念 \n38力量爆发的人 \n39改造审美眼光 \n40缺乏高贵风貌 \n41无悔 \n42工作与无聊 \n43法律背叛什么 \n44信念的动机 \n45伊壁鸠鲁 \n46神话比科学更让人惊讶 \n47热情的压抑 \n48苦恼的知识 \n49雅量与相关的性质 \n50孤立的辩论 \n51真实感 \n52别人对我们知道多少 \n53善之源起 \n54表象的意识 \n55什么使人变得高贵 \n56受苦的欲望 \n卷二 \n57致实在论者 \n58只能做个创造者 \n59我们艺术家 \n60女人与对远处的影响 \n61向友情致敬 \n62爱情 \n63音乐中的女人 \n64怀疑论者 \n65奉献 \n66弱者的力量 \n67自我掩饰 \n68意志与顺从 \n69报复的能力 \n70男人的女主子 \n71论女性的贞节 \n72母亲 \n73圣者的残酷 \n74失败者 \n75第三性 \n76ZUI大的危险 \n77心安理得的动物 \n78我们应该感谢什么 \n79缺点的魅力 \n80艺术与自然 \n81希腊人的尝试 \n82非希腊式的才气 \n83翻译 \n84诗的源起 \n85善与美 \n86戏剧 \n87艺术家的自负 \n88热心追求真 \n89现在与从前 \n90灯光与影子 \n91留心 \n92散文与诗 \n93“但是,为什么你要写?” \n94死后的成长 \n95康福德 \n96两个辩论家 \n97作家的争辩 \n98向莎士比亚致敬 \n99叔本华的信徒 \n100学习尊重 \n101伏尔泰 \n102给语言学者的话 \n103德国的音乐 \n104德国的语文 \n105德国艺术家 \n106如鼓吹者般的音乐 \n107我们对艺术的ZUI高感激 \n卷三 \n108新的奋斗 \n109留心 \n110知识的起源 \n111逻辑的起源 \n112因果 \n113有毒的学说 \n114道德的扩延 \n115四种错误 \n116群体的直觉 \n117良知的群体刺痛 \n118善意 \n119反对利他主义 \n120灵魂的健康 \n121毋庸争执的生命 \n122基督教中道德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诗人。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普鲁士洛肯镇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1849年,尼采的父亲离世;而后,其年仅2岁的弟弟夭折。这铸成了他忧郁内向的性格。尼采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化的家庭里。 \n1869年2月,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1872年,他发表了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引来一片狂热的喝彩声,同时也饱受质疑。随后尼采著有《不合时宜的思想》《人性的,太人性的》《快乐的知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瞧!这个人》等,以大胆、奔放、直接的风格阐述对宗教、道德、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的独到见解。他是19世纪西方哲学史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其后哲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