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积累,跨学科研究在西方学术界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磨合出一套完整的机制,并嵌入到教育、科研、评估、出版等知识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虽然这一知识生产链条依旧构筑在学科体系之上,并且有关跨学科研究的争议始终存在,评估跨学科研究的手段尚不够成熟,但跨学科研究还是不断地在教育和学术界确立着自己的地位,并在当代知识社会不断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本课题成果的研究重点涉及以下几方面:(1)在最大限度占有原文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外有关跨学科研究的概念发展和理论升华给予尽可能全面的梳理和介绍。(2)从政策、资助、管理和评估几个方面介绍和分析国外教育和学术界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国内学术界提供参考和借鉴。(3)对重要的业已确立的跨学科领域(如区域研究、性别研究、文化研究等)给予综述性的介绍和分析。\n
第一章理解跨学科研究:起源与概念
第一节知识生产:从学科到跨学科
第二节跨学科概念:定义与辨析
第二章跨学科研究的不同形式与操作进路
第一节不同形式的跨学科
第二节跨学科研究的一般进路
第三节跨学科研究计划的设计
第三章跨学科研究的组织、管理与评估
第一节跨学科研究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跨学科研究人员的选聘
第三节跨学科研究的评估问题
第四章促进跨学科研究:挑战与应对
第一节开展跨学科研究的主要挑战与对策
第二节各国促进跨学科研究的战略和政策
第三节跨学科研究的资助政策
第四节跨学科教育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第五章跨学科研究的典型领域及其论题
第一节和平研究
第二节发展研究
第三节宗教研究
第四节老年学
第五节媒介研究
第六节未来学
第七节区域研究
第八节文化学
第九节性别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唐磊,男,1977年11月生。先后在兰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2011年在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系做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国际中国学研究室负责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外中国学、知识社会学、数字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等。\n
\n
刘霓,女,1957年4月生。198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所工作。1994-1995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国际中国学研究室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外中国学、社会科学政策、女性研究等。\n
\n
高媛,1977年7月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现为《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副研究员。\n
\n
陈源,1976年6月生。毕业于*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