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本书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大有裨益。
翻译/1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10谈翻译/14再谈翻译/21翻译的危机/26汉语与外语/34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61新世纪应用语言学的几个问题/66佛教梵语研究/69文化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前进/72重新认识西方汉学家的作用/78cīnī问题——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83再谈cīnī问题/97《罗摩衍那》译后记/100《沙恭达罗》译本序/121推荐黄宝生汉译《摩诃婆罗多》/147《南亚丛书》序/149对于编修中国翻译史的一点意见/151研究语言要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154中外文论门外絮语/169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2关于外来词/204中外两种竹枝词/207漫谈古书今译/210我同外国文学的不解之缘/213在印度文学院授予名誉院士学衔仪式上的演说/222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6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季羡林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