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光、李茂松编著的《北方主要作物干旱和低温灾害防控技术》共分6章,第1章绪论重点介绍了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第2章和第3章介绍了北方地区主要作物干旱和低温灾害分布特征以及作物干旱和低温灾害形态和生理指标,第4章和第5章介绍了主要作物防旱减灾技术和抗低温减灾技术,第6章介绍了主要作物抗旱抗低温综合技术模式。
第1章绪论
1.1北方地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2北方地区干旱和低温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小结
第2章北方地区主要作物干旱和低温灾害分布特征
2.1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方地区降水和温度分布特征
2.2北方地区干旱时空特征
2.3北方地区低温灾害时空特征
2.4小结
第3章北方地区主要作物干旱和低温灾害指标研究
3.1夏玉米干旱指标
3.2冬小麦干旱指标
3.3冬小麦低温灾害指标
3.4小结
第4章北方地区主要作物抗旱减灾技术研究
4.1东北地区主要作物抗旱减灾技术研究
4.2西北地区主要作物抗旱减灾技术研究
4.3华北地区主要作物抗旱减灾技术研究
4.4小结
第5章北方地区主要作物抗低温减灾技术研究
5.1东北地区主要作物抗低温减灾技术研究
5.2西北内蒙古后山地区玉米抗低温技术研究
5.3华北地区冬小麦冻害防御技术研究
5.4小结
第6章北方地区主要作物抗旱抗低温技术模式
6.1东北地区主要作物抗旱抗低温技术模式
6.2西北地区主要作物抗旱抗低温技术模式
6.3华北地区主要作物抗旱抗低温技术模式
6.4小结
杨晓光 黑龙江省汤原县人,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7月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对种植制度及作物体系影响与适应、农业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现任农业部农业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农业气象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和立体农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气象》《气象与环境科学》编委。承担全球变化项目、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完成专著5部,副主编及参与完成著作20余部。李茂松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自然灾害致灾机理、孕灾环境演变规律、灾情监测预警技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灾害田间调查与灾损评估、灾害应急与风险管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与教学工作。现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农业部农业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学会常务理事、农业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理事,《自然灾害学报》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农业气象》编委。主持完成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的成果10余项,目前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主编、副主编专著9部,在《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自然灾害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省部级奖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