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西方教育校本化思潮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起伏消长,如今只要在网上输入“校本”二字或“school—based”,就可以立刻涌现海量的信息,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实在让人目不暇接。尽管其中存在许多水分,但仍然可以反映出校本化思潮的广泛影响。 正是由于重视转型期西方教育校本化思潮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及其所具有的启示意义,陆有铨教授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并进而关注从整体上研究转型期西方教育校本化思潮,纳入其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转型期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研究子项目。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研究的背景
第一节 教育哲学“失去听众”
第二节 教育哲学自身的困境
第三节 教育哲学研究人员的变化
第二章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何为(上篇)
第一节 网络教育的工具理性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的哲学思考
第三章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何为(下篇)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本真”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道德关怀
第四章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研究的新变化
第一节 问题成为研究的中心
第二节 教育问题出现的新特征
第三节 教育问题研究的情境取向
第五章 中国教育哲学发展的可能之路
第一节 中国教育哲学借鉴“他山”的可能性
第二节 中美英教育哲学研究之比较
第三节 教育哲学研究走人“实然”的可能之路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