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文学批评家王春林三十年来文学批评的自选集,从1988年2005年,逐年选录一篇具有年度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共三十篇。这些文章是作者从事文学批评三十年来研究成果的展现,同时也见证着中国长篇小说在新时代的创作实绩。
作为鲁奖和茅奖的双奖评委,作为山西乃至全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作者的此次著书出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倪吾诚简论
——读王蒙《活动变人形》 原载《吕梁学刊》1988年1期
人性的倾斜与畸变 原载《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6期
——评铁凝长篇小说《玫瑰门》
赵树理小说的叙述模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3期
循环:人生的怪圈《小说评论》1992年4期
——杨争光中篇近作解读
苦难命运的诗性隐喻《小说评论》1993年4期
——读《九月寓言》兼及张炜的艺术转向
自我指涉的欲望世界《当代文坛》1994年6期
——评林白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
在历史的重构中勘探人性《小说评论》1995年4期
——评王蒙长篇小说《暗杀》
《月牙儿》:女性叙事话语与
中国文人心态的曲折表达《文艺理论研究》1996 年3期
神圣家族 《山西大学学报》1997年1期
——从《家族》看张炜的道德乌托邦理想
匿名的时代本质 《小说评论》1998年2期
——评成一长篇小说《西厢纪事》
《务虚笔记》:对“不确定性”的
沉思与表达 《名作欣赏》1999年2期
荡涤那复杂而幽深的灵魂 《小说评论》2000年5期
——评铁凝长篇小说《大浴女》
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非亲历性阐释 《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6期
——评方方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
智性视野中的历史景观 《小说评论》2002年5期
——评李锐长篇小说《银城故事》
一部透视灵魂的尖锐之作 《文艺争鸣》2003年5期
——评许春樵长篇小说《放下*》
个人化视域中的日常叙事 《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4期
——评韩东长篇小说《扎根》
乡村世界的凋敝与传统文化的挽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5期
——评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
繁荣中的沉潜与拓展 《文艺争鸣》2006年9期
——对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一种描述与判断
新时期三十年山西小说艺术形态分析 《小说评论》2007年1期
超越了意识形态立场之后 《小说评论》2008年3期
——评叶广芩长篇小说《青木川》
被遮蔽的文学存在 《中国作家》2009年8期
——重读王蒙系列小说《在伊犁》
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先锋叙事《文艺争鸣》2010年8期
边地现实的别一种思索与书写《扬子江评论》2011年1期
——论《凿空》兼及刘亮程的整体文学创作
莫言、诺奖与百年汉语写作的命运《小说评论》2012年6期
宗法制文化传统的守望与回归《上海文学》2013年12期
浓郁雄浑的人生“中段”《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1期
——评王蒙长篇小说《这边风景》
以柔弱的反抗为中国文化守夜《南方文坛》2015年4期
——评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王春林学术年谱
王春林批评自传
附录:
说王春林 贾平凹
对批评的敬畏 蒋韵
疑似珠宝鉴定 王祥夫
后记
王春林,1966年出生,山西文水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曾先后在一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万字。出版有个人批评文集《话语、历史与意识形态》《思想在人生边上》《新世纪长篇小说研究》《多声部的文学交响》《新世纪长篇小说风景》等。曾先后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9届优秀成果奖、山西新世纪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人文社科二、三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