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 现象学美学之外的视野》选取了柏拉图、奥古斯丁、康德、席勒、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什克洛夫斯基共8位思想家进行研究,以此勾勒时间性问题在西方美学史上的主要脉络、过渡与转折。就整体而言,西方传统美学一直在绝对的主观与绝对的客观之间来回剧烈摇摆。在绝对的主观一极,滋生了神学美学,诸如本书对柏拉图、奥古斯丁的分析,亦旁涉黑格尔以及康德发挥过度的主体论美学;在绝对的客观一极,滋生了知识论美学,诸如本书对柏拉图的分析等;西方美学自席勒始,能够保全审美活动原初的构成本貌,全面、系统且专题性地探究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并把时间性作为美学思想的机杼之一,本书在此方面还涉及叔本华、马克思、什克洛夫斯基,他们在审美时间哲学上的论述尤为摇曳多姿。
第一章导论
———“时间性”何以成为美学的基本问题1
第一节“审美生活”构成的“时间性语法”及其可能性1
第二节审美生活重在“过程”———兼与道德生活、宗教生活、
科学生活作比较5
第三节审美时间论的两种可能性9
第二章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14
第一节无“时间性”的“相”及其运用于美学的结果14
第二节城邦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28
第三节抛弃“始终—指向”与对抗审美丰富性37
第三章奥古斯丁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46
第一节理想“自我”与“时间性”47
第二节“审美之恶”———与上帝争夺“现在”64
第三节“身体诸觉”在神学美学中的遗存77
第四章康德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87第一章导论
———“时间性”何以成为美学的基本问题1
第一节“审美生活”构成的“时间性语法”及其可能性1
第二节审美生活重在“过程”———兼与道德生活、宗教生活、
科学生活作比较5
第三节审美时间论的两种可能性9
第二章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14
第一节无“时间性”的“相”及其运用于美学的结果14
第二节城邦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28
第三节抛弃“始终—指向”与对抗审美丰富性37
第三章奥古斯丁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46
第一节理想“自我”与“时间性”47
第二节“审美之恶”———与上帝争夺“现在”64
第三节“身体诸觉”在神学美学中的遗存77
第四章康德美学中的时间性问题87
第一节康德的三重过滤与两大难题89
第二节没有香味的玫瑰花可能吗? 99
第三节康德之后:后现代美学的身体复苏105
第四节康德.实用人类学.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111
第五章“美.既是*状态.又是*行为”
———席勒美育思想之中的时间性问题130
导言:在席勒美育思想中弥漫性地存在的“时间性”话语130
第一节第三种性格之中的时间性134
第二节教育的现代性及其弊端142
第三节“自我”的两种时间性体现148
第四节三种冲动之中的时间性157
第五节美感形态分析中的时间性维度183
第六节流畅的内时间意识与作品的整体性189
第七节“美.既是*状态.又是*行为”
———真理在艺术活动中的兴发性存在196
第六章黑格尔美学中的“身体”与“时间性”问题205
第一节静赏花开? 还是恭候果实? ———“理念”与虚幻的审美
时间性205
第二节过于高扬“主体”的“艺术美学”212
第三节被“捧杀”的美学216
第七章“艺术使时间的齿轮停顿了”
———叔本华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220
第一节基于“意志”的人生哲学中的时间问题及其与美学的
关联220
第二节审美生活的“流畅性”及其构成230
第三节“艺术使时间的齿轮停顿了”247
第四节审美生活之中的“动力”“冲力”及其“同时性”262
第八章“实践感”“时间性”与马克思美学思想270
第一节“实践美学”的核心与本质在于“时间性”271
第二节“时间剥削”与审美撕裂287
第三节属己的“自由时间”与完善的审美休闲295
第九章涌现着的意义
———什克洛夫斯基文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300
第一节时间的节约———思维经济学与日常语言300
第二节“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应该使之延长”
———“陌生化”命题中的时间性312
第三节涌动着的意义———反对结构主义324
后记339
刘彦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致力于美学研究及美育理论研究,数年来尤以现象学哲学与美学及其中的时间性问题作为专攻,著有《时间性--美学关键词研究》《生态美学读本》 《走向现代形态美育学的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