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改变了以往以民族主义概念观察历史问题的视角,在宋辽对峙的宏观历史背景下,以10世纪燕云地区部分汉人官员和将领依附契丹政权的史实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从唐灭亡(907)至宋辽澶渊之盟(1005)间这一复杂时期内人们忠君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变化,以及族群间文化冲突与认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而对儒家的忠诚观念的内涵与变迁作了新的解读。
前言1
前言1
导言1 第一部分 边界、分界线与越境者——概念与背景19
第1章 你不可由此及彼——概念反思21 民族主义的概念范畴22 一些定义26 边界:领土与权力27 与族性相关的问题34 忠的问题43 史书编纂中的边界与10世纪的文献47
第2章 生与死——忠的概念和运用54 一个新概念:公元前1000年忠的概念57 汉代的选择方式63 汉代以降的理想与现实66 唐代对忠的一系列解释68 五代时期忠的思想72 北宋的史书编纂:一个实质的变化75 结论79
第3章 跨越边界与边界的移动——第一批辽南人81 越境的类型83 10世纪的分裂与选择87 10世纪中叶的联盟与战争96 10世纪后期的战争与国家的形成108 其他的越境方式122 文化类型125
第二部分 为辽效力——人生129 第4章 边疆地区的忠——缔造者与儒家131 为辽效力132 在辽的早期成就133 离开与返回138 为南朝效力143 对选择的描述147
第5章 边界概念的出现——两种为辽效力的方式152 来自朝廷内部的观点154 辽与晋:联盟与战争中的忠诚与边界163 边界与忠:文化或政治?175
第6章 画一条线——对忠的重新定义181 忠贞至死?947年以后的李澣183 变节:王继忠的越境与澶渊之盟的影响192 效力于辽198 不确定性203结论边界的确定——从古至今207 10世纪对忠的理解的变化208 从实用主义到永恒真理:史书编纂中的辽南人210 南方文献与《辽史》对“心系南朝”情感的描写214 超越族性与民族218
附录222
参考文献251
索引282
史怀梅(Naomi Standen),现任职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系,主要致力于中国中古史研究,目前专注于研究中古时期的边界、边疆、边境以及生活在该区域的人。执笔《剑桥中国史五代宋史》“五代”部分,发表论文《五代时期的劫掠与边疆社会》、《游牧者的需求:劫掠、入侵与947年辽的征服行动》等数十篇,在学界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