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少数民族村社的 治理问题,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健、鲁建彪所*的《边疆 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研究--以云南省武定县插甸镇老木 坝傈僳族村为个案/云南民族大学傈僳学研究中心学术 文库》以傈傈族村社治理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云南 省武定县老木坝村为个案,具体分析傈僳族村社的治 理主体、治理过程和治理效能等问题,进而提出增强 傈僳族村社治理能力,提升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的路 径。本书对于傈僳族村社治理的研究,既有助于傈僳 族村社发展,也是边疆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研究的重要 理论探索。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方法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田野调查点——武定县插甸镇老木坝傈僳族村社概况
第二章民族村社治理理论
一治理理论
(一)国内外学者针对治理概念的界定
(二)治理与统治
(三)治理与善治
二村级治理
(一)村级治理的内涵
(二)村级治理的主要内容
(三)村民自治
三民族村社治理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方法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田野调查点——武定县插甸镇老木坝傈僳族村社概况
第二章民族村社治理理论
一治理理论
(一)国内外学者针对治理概念的界定
(二)治理与统治
(三)治理与善治
二村级治理
(一)村级治理的内涵
(二)村级治理的主要内容
(三)村民自治
三民族村社治理
(一)有关民族村社治理的研究现状
(二)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的特点
(三)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的影响因素
(四)傈僳族村社——老木坝村村社治理概况
第三章傈傈族村社发展概述
一傈僳族概况
(一)傈僳族基本情况与地域分布
(二)傈僳族历史沿革
二傈僳族村社的特点
三傈僳族村社的自然概况
(一)地理状况和气候特点
(二)物产及其他自然资源
(三)河流和水资源
四傈僳族村社的生态环境建设
(一)社会学视野下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傈僳族村社历史上的生态环境
(三)傈僳族村社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
(四)傈僳族村社的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傈僳族村社治理主体
一体制内治理主体
(一)乡镇政府
(二)村党支部
(三)村民委员会
(四)村民小组
二体制外治理主体
(一)民族
(二)宗教
(三)家族(宗族)
第五章傈僳族村社治理过程
一体制内治理主体的治理机制
(一)乡镇党委、政府与老木坝村治的“指导一协助”关系
(二)老木坝村内部的“两委”运行模式及其关系
二傈僳族村民的政治参与
(一)傈僳族村民的政治参与形式
(二)老木坝村村民政治参与的现状
(三)影响老木坝村村民政治参与的因素
三体制外治理因素对傈僳族村社治理的影响
(一)村社内体制外职能组织
(二)宗族因素对傈僳族村治的影响
四体制内外治理因素的互动与平衡
(一)体制内治理主体对体制外治理因素的组织、领导
(二)村社内部自然衍生的相关因素对村治的影响
第六章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
一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一)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评价指标遵循的原则
(二)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二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分析
(一)傈僳族村社政治治理效能
(二)傈僳族村社经济治理效能
(三)傈僳族村社社会治理效能
(四)傈僳族村社文化治理效能
第七章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提升路径
一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遵循的标尺
二影响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的因素
(一)思想观念
(二)人力资源
(三)地理环境
(四)国家政策
(五)交通信息
三提高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的路径选择
(一)解放思想、更新治理观念
(二)提高干部素质,树立服务意识
(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村社产业结构
(四)培养政治民主意识,推进政治生态建设
(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表
后记
张健,山东青岛人,汉族,法学博士,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编辑,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民族政治学及边疆治理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参编相关*作及教材四部,研究成果曾获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鲁建彪(僳傈名满希阿哆,1970—),男,傈傈族,云南武定县人。现任云南民族大学傈僳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傈僳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评审专家;云南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云南省傈僳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首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学员。傈傈学创始人。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等出版专*《傈僳族社区发展研究》《民族社会学研究》《傈僳族民间艺人荟苹》《傈僳学创建与傈僳族发展》《傈傈学资料丛刊(**辑)》《傈傈学研究》《走近中国傈僳族》等十余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