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2015年-书评选粹
收藏
评价
2015年-书评选粹
商品编号:2311259
ISBN:9787537846738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作者: 黄德海,郭君臣主编
出版日期:2019-01-02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G236
页数:298
册数:1
大约重量:750(g)
购买数量:
-
+
库存:4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25.87 (6.5折)
原价:¥39.8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2015年书评选粹》:本书是继我社连续出版四期年选系列后,新增的一个品种。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识见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图书评论比图书介绍的内容更深刻,倾向性更鲜明,在介绍图书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作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作者简介主编简历: 黄德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现任职于《上海文化》杂志社。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编选有《书读完了》《文化三书》《野味读书》等,出版有文学评论集《若将飞而未翔》,书评随笔集《个人底本》。
          郭君臣,男,1979年生,山东平邑人,做过小学、中学、大学、培训班老师,现为复旦大学博士。有好奇心,对中外典籍稍有涉猎,又想着读书能切己切世,博而未能,约亦难返,行进在读书、生活的路上 。
前言序

“就如土壤需要其培育者,心灵也需要老师。但老师的产生可没有农夫那么容易,老师自己是学生且必须是学生。这种返回不能无限进行下去:最终必须有一些不再作为学生的老师。那些不再是学生的老师,是那些伟大的心灵,或者,为了避免在一件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含糊其辞,可说是最伟大的心灵。这些人实乃凤毛麟角。我们不可能在课堂遇到他们任何一位,也不可能在任何其他地方遇到。一个时代有一位这样的人活着,就已经是一种幸运了。然而学生们为其实践目的,无论其熟练程度如何,都可以而接近这些老师,接近这些最伟大的心灵,只要他们阅读那些伟大的书(the Great Books)。因而自由教育由以特有的小心(with the proper care)研读那些最伟大心灵留下的杰作构成——在这种研读中,较有经验的学生帮助那些经验较少者,包括那些初学者。”只要把其中“较有经验的学生”换成“较有经验的阅读者”,列奥·施特劳斯在《什么是自由教育》中的这段话,可以悬为所有好书评的志向,也作为我们选编这本小书的初衷。序

“就如土壤需要其培育者,心灵也需要老师。但老师的产生可没有农夫那么容易,老师自己是学生且必须是学生。这种返回不能无限进行下去:最终必须有一些不再作为学生的老师。那些不再是学生的老师,是那些伟大的心灵,或者,为了避免在一件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含糊其辞,可说是最伟大的心灵。这些人实乃凤毛麟角。我们不可能在课堂遇到他们任何一位,也不可能在任何其他地方遇到。一个时代有一位这样的人活着,就已经是一种幸运了。然而学生们为其实践目的,无论其熟练程度如何,都可以而接近这些老师,接近这些最伟大的心灵,只要他们阅读那些伟大的书(the Great Books)。因而自由教育由以特有的小心(with the proper care)研读那些最伟大心灵留下的杰作构成——在这种研读中,较有经验的学生帮助那些经验较少者,包括那些初学者。”只要把其中“较有经验的学生”换成“较有经验的阅读者”,列奥·施特劳斯在《什么是自由教育》中的这段话,可以悬为所有好书评的志向,也作为我们选编这本小书的初衷。
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最伟大的书活在一起”。可那些伟大的书并不平易近人。金克木在《书读完了》中说,经典作品质量高,攻克难度大,又没有密码本,很难读,读了也未必懂。那怎么办?金克木认为,解决之道是新的阅读方式:结合当下情形,由过来人提供生动活泼、篇幅不长、能让人看懂并发生兴趣的解说。金先生推荐过曾运乾的《尚书正读》,说经曾先生梳理,连韩愈都觉得佶屈聱牙的《尚书》,也会变得文从字顺。他自己也写过不少这样的文章,处理的是《春秋》《尚书》《礼记》这类素称难读的书。这种方法,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都根植于现在,而且指向未来。如此古今贯通的阅读方式,可以消除阅读古典的畏难情绪,直接把古书读到今天。
伯纳德特《弓弦与竖琴》中译本前言里,刘小枫提到一件让他长期一筹莫展的事:“如果心仪古典作品的话,该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处境与这些作品建立起活生生的联系?”只把经典作品当成“他人的故事”,限于复述和考证,经典将长久外在于个人,进入不了活生生的当下经验。学习过去时代的经典作品,或许应该练习“尚友古人”,幸运的话,在反复涵泳的过程中,空间和时间的阻隔会慢慢破除,我们争取到了跟那些伟大心灵交流切磋的机会。沉潜往复、从容含玩之后,那些经典背后的人,面目和神态会慢慢清晰,他们处理和对待世界的方式,会有效地校正我们,甚至他们的讨论和思考方式,也不时参与*日常决断。这样一来,那些古旧之书方能一点点跟*生活处境建立联系,经典也才算读到了自己身上。
陈中梅先生《Muthos词源考》一文,细致辨析了Muthos(秘索思)一词的源流演变,把此词与西方思想史上的基本词汇“逻各斯”(logos)对举,展示了秘索思对于神话、艺术和文学的基质性作用,勾勒出此词与逻各斯互相争胜的过程,证明秘索思确实具备撑托一种源远流长的文明的能力,从而开辟出一条西方研究的新思路。这种直探根源的考索方式,不再是跟随在西方文化之后的亦步亦趋,而是一种竞争性选择,是当下中国文化可以与世界文化齐驱的独特出路。用陈先生自己的话说,“细察西方文明史,我们从它的深层结构里找到了秘索思以及与之配套的逻格斯这两个基质成分并进而设想出解释的方法,改变了以往对西方文化单极化理解的进路取向,初步建构起一种新的西学观”。
以上所说的困境和出路,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传统的经学研读方式,已在“五四”之后失去效力,西方的一切阅读和写作方式,也不可能笼罩或统驭中国当下的所有情势。新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将是,并一定是在“特有的小心”基础上的无中生有,创造出来了,此前一片昏昧的世界将被照亮。单纯的抱怨或直线式的应对,根本没有出路。文化上的上出之路,要“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从各类典籍中辨识出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最有生机的,把古今中外的经典读到现在,跳出中西体用种种理论的干扰,直接开出一条新路。
这条路永远不会是现成的,是从洪荒中开辟出来的。走这条路的人,要有“先进于礼乐”的气魄,相信只有人走过,一条路才有了,所谓“道,行之而成”。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此前所有优秀的思想资源困住,不会对自己置身的文化环境牢骚不断,而是把这些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前行资粮,不解释,不抱怨,不因为困难而荒废自己的一生,始终开放而审慎地与那些世界上最好的头脑交谈,并生机勃勃地与其竞争——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好的书评标准。
书中选出的文章,当然未必达到上述的理想,但起码对我们来说,这些文章,不管是介绍的书,还是讨论的人或事,都用文字标明了作者的努力,有一种诚恳的认真在其中,因而某些部分也就伴有不同程度的艰难。如此,先抱个歉——请开始尝试一种略微艰难的阅读,并由此开始,“发现一种高卓的乐趣”。

以上所说的困境和出路,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传统的经学研读方式,已在“五四”之后失去效力,西方的一切阅读和写作方式,也不可能笼罩或统驭中国当下的所有情势。新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将是,并一定是在“特有的小心”基础上的无中生有,创造出来了,此前一片昏昧的世界将被照亮。单纯的抱怨或直线式的应对,根本没有出路。文化上的上出之路,要“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从各类典籍中辨识出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最有生机的,把古今中外的经典读到现在,跳出中西体用种种理论的干扰,直接开出一条新路。
这条路永远不会是现成的,是从洪荒中开辟出来的。走这条路的人,要有“先进于礼乐”的气魄,相信只有人走过,一条路才有了,所谓“道,行之而成”。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此前所有优秀的思想资源困住,不会对自己置身的文化环境牢骚不断,而是把这些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前行资粮,不解释,不抱怨,不因为困难而荒废自己的一生,始终开放而审慎地与那些世界上最好的头脑交谈,并生机勃勃地与其竞争——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好的书评标准。
书中选出的文章,当然未必达到上述的理想,但起码对我们来说,这些文章,不管是介绍的书,还是讨论的人或事,都用文字标明了作者的努力,有一种诚恳的认真在其中,因而某些部分也就伴有不同程度的艰难。如此,先抱个歉——请开始尝试一种略微艰难的阅读,并由此开始,“发现一种高卓的乐趣”。

第一辑
斯威夫特与古今之争——为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而作
有轨电车的道德分又
理想到生存:法的正义性演变
新春秋时代的秩序与“识时务者”的世界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成书经过
第二辑
古旧文化土壤中新思想的萌动——荷马史诗与希腊文明的观念基础
十字路口的佩耳塞斯——《劳作与时日》的修辞与谋篇
克塞诺芬尼的哲学与诗歌
“双面”托马斯·莫尔
《大宪章》:强迫出来的自由基
第三辑
不许回望所多玛
欢喜佛与双修法
奥姆真理教犯了思想罪?
一瞬的历史与摄影史的一页
阿拉伯的梦幻宫殿
第四辑
革命与传统之间
楼顶上的狐狸
从日本看中国——吴汝纶东游小记
最后的巨人
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
第五辑
家族、宗族组织与乡村——写作《家人父子》札记
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纪念唐文治先生一百五十周年诞辰
徘徊到纠结——顾颉刚关于“中国”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解
第六辑
王国维旧藏西方哲学书十种
王国维西方哲学藏书拾遗
对科学来说,理解世界远比寻找答案重要
浪漫时代:科学之美丽与恐怖
现代版蜜蜂的故事
朋友圈的邓巴数魔咒
美国KIPP:让穷孩子学会自控
主编简历: 黄德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现任职于《上海文化》杂志社。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编选有《书读完了》《文化三书》《野味读书》等,出版有文学评论集《若将飞而未翔》,书评随笔集《个人底本》。
          郭君臣,男,1979年生,山东平邑人,做过小学、中学、大学、培训班老师,现为复旦大学博士。有好奇心,对中外典籍稍有涉猎,又想着读书能切己切世,博而未能,约亦难返,行进在读书、生活的路上 。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