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勇编*的《当代美国修辞批评的理论与范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梳理和描绘当代西方(美国)修辞批评的发展脉络,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各种批评模式的核心及相关理论,建构各种批评模式的操作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对修辞话语案例进行批评分析,揭示其修辞运作机制。本项目研究可为师生提供修辞评论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促进学生修辞意识的提高。
第一章修辞与修辞学
第一节关于英语术语“rhetoric”
第二节修辞学发展历程简述
第三节古今修辞学定义与当代修辞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中西修辞学的差异——定义中的管见
第五节修辞学的主体间性
第六节修辞学的说服与自我说服及自由
第七节修辞学的跨学科性
一修辞学跨学科性的理据
二修辞学跨学科性的印证
三修辞学“跨”学科之途径
第八节结语
第二章修辞批评:定义、历史与一般方法
第一节“批评”的概念
第二节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历史第一章修辞与修辞学
第一节关于英语术语“rhetoric”
第二节修辞学发展历程简述
第三节古今修辞学定义与当代修辞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中西修辞学的差异——定义中的管见
第五节修辞学的主体间性
第六节修辞学的说服与自我说服及自由
第七节修辞学的跨学科性
一修辞学跨学科性的理据
二修辞学跨学科性的印证
三修辞学“跨”学科之途径
第八节结语
第二章修辞批评:定义、历史与一般方法
第一节“批评”的概念
第二节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历史
一修辞批评的含义
二修辞批评的历史
第三节修辞批评涉及的几个基本要素
第四节修辞批评的标准
第五节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基本程序
第六节结语
第三章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
第一节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一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含义
二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
二修辞学的“五艺”:亚氏理论的拓展与延伸
第三节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四节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程序
第五节结语
第四章心理修辞批评
第一节心理修辞批评的含义
第二节心理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修辞学对修辞传统的反思
二行为学科的启示
三修辞学领域心理学趋向的兴起
第三节心理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心理修辞批评的哲学假定
第五节心理修辞批评的操作
一心理修辞批评的几个维度
二心理修辞批评的阐释框架
三心理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六节结语
第五章戏剧主义修辞批评
第一节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戏剧与戏剧主义
二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伯克其人及主要论著
二戏剧主义对科学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形式
逻辑及结构主义意义观的质疑
三戏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第三节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人性论哲学观
二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
三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修辞观
四伯克戏剧主义的辩证思想
第四节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一般操作方法
第五节结语
第六章幻想主题修辞批评
第一节幻想主题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创始人鲍曼及其主要相关论著
二传统修辞批评的局限性及传播学、社会学
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修辞批评视阈下的幻想与幻想主题
二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定义
第三节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幻想”的基本要素、幻想主题与修辞力量的关系及批评的三个层面
二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步骤
第六节结语
第七章叙事修辞批评
第一节叙事与叙事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叙事及其特征
二叙事修辞批评的含义及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叙事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叙事修辞批评的修辞观
二修辞学视阈下的叙事观
第三节叙事的修辞运作机制
第四节叙事修辞批评的哲学假定
一人性论观点:“讲故事的人”及其深刻蕴涵
二理性的叙事来源
三叙事的说教性
第五节叙事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程序
第六节结语
第八章社会运动修辞批评
第一节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运动修辞研究概述
二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社会运动的修辞学定义及其内涵
第三节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运动作为象征行为的修辞观
二社会运动的系统观
第四节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
一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宏观与微观层面
二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维度
三社会运动修辞行为的阐释及其步骤
第六节结语
第九章女性主义修辞批评
第一节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含义
第二节女陛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及学术背景
一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产生
二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学术背景
第三节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社会性别理论
二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
第四节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一般操作方法
第六节结语
第十章体裁修辞批评
第一节体裁修辞批评的产生及其理论背景
第二节体裁、体裁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一体裁与体裁修辞批评的含义
二体裁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体裁修辞批评的多向度性及其基本哲学假定
一体裁修辞批评的多向度性
二体裁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及其认知学基础
第四节体裁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操作程序
一体裁描述
二体裁运用
第五节结语
第十一章隐喻修辞批评
第一节隐喻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关于隐喻
二隐喻修辞批评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第二节隐喻修辞批评产生的学术背景
一“新修辞学”关于“四个主要辞格”的阐释
二修辞学转向
三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第三节隐喻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隐喻的功能观
一情感激发功能
二隐喻的认知导向作用
三隐喻的知识生成与现实建构作用
四隐喻的论题建构作用
第四节隐喻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隐喻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与程序
第六节结语
第十二章意识形态修辞批评
第一节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二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定义
第二节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的功能观
一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二意识形态与意符的关系
三意识形态修辞功能的表现方式
四意识形态的修辞运作
第三节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四节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五节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