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论-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上
收藏
评价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论-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上)
商品编号:2283003
ISBN:978710011594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 王一川 等
出版日期:2015-08-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K203
页数:508
册数:1
大约重量:813(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9.14 (7.5折)
原价:¥52.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在全球文化环境变迁背景下,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后急需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吸收西方文化软实力学说有益成分而去其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的弊端,以首席专家所在文艺学、艺术学和民俗学为主要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取得综合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和结构,探讨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政府管理文化与民俗文化统一部署建设;建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指标体系、国家代表性文化符号,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重点建设领域与行动方案。
This book is the research result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in the changing global cultural environment. Leading professors in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rt Theory, and Folkloristics focus o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o meet the great demand for constructing social culture to match the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y try to take the benefits of soft power theory in the west and get rid of its discriminations such as cultural permeation and cultural hegemony.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are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to explore the key issues. It intends to combine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with folk culture management to set up a measurement system, single out representative national cultural symbols and design an implementation plan to carry out the national culture soft power development.
引言
第一章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文化软实力理论的西方来源
一、雅典城邦的吸引力
二、君王的凝聚力
三、卡里斯马型统治力
四、文化领导权
五、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第二节文化软实力理论的中国来源
一、儒家思想中的软实力因子
二、道家思想中的软实力因子
三、兵家思想中的软实力因子
四、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软实力因子
第三节诗教: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思想传统
一、“诗教”的提出和目的
二、“诗教”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节文化软实力理论的直接生长点
一、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二、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
第二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中的软实力战略思想
一、革命时期对软实力的重视
二、建设时期对软实力的重视
第二节党的十七大前后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想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的酝酿时期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的正式提出
第三节“文化强国”视野中的文化软实力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国”战略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重要性的凸显
第四节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特征界定
第五节文化软实力的层面构造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内涵的层面构造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四个层面
第六节文化软实力的运行方式
一、文化软实力运行的特殊性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实际运行过程
第三章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文化软实力概念的中国式理解与反思
一、软实力的概念源起及其批判
二、从软权力到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
第二节建设文化软实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资源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资源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文化软实力的中国维度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与传统文化相承接
三、与中国现实相适应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
五、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世界和谐为目的
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一、立足“中国特色”资源
二、总结和提升“中国经验”
三、拓展文化软实力元素
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五、坚持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
六、塑造“中国形象”
第四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要素系统
一、总体要素:发展模式
二、动力要素: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
三、制度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体制
四、协同要素:内部的文化生态
五、形象要素:国际形象
六、外交要素:外交软实力
七、辐射要素:中国的对外影响力
第二节中国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其建构
一、关于文化软实力测量的相关文献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提出
第三节中国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建构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三个维度的因子模型构成
三、细分维度与指标的权重
四、三个维度之间的权重关系
五、结论: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的构成解读
第五章中国文化符号与软实力发展
第一节符号与软实力的关联路径及“中国梦”的软实力价值
一、文化符号与软实力的政治关联:符号权力论
二、文化符号与软实力的经济关联:符号资本论
三、“中国梦”文化符号的软实力路径及其意义
第二节文化符号创新、大国风范与软实力的作用之道
一、文化符号创新:路径、资源与产业效果
二、大国风范:文化/符号创新的条件及其语言表现
三、场域与民主:软实力如何发挥作用?
第三节个案分析:从大学生文化符号观看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现状
一、大学生的文化符号观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资源
二、调查方法
三、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绝对值测量结果
四、不同群体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符号代表性的打分
五、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因子分析
六、最具推广价值的中外文化符号的相对测量
七、结论与分析
八、思考与探讨
第四节个案分析:北京文化符号与“世界城市”软实力建设
一、文化符号、城市精神与“世界城市”记忆
二、从大学生眼中的北京文化符号看北京城市软实力现状
三、大学生眼中“世界城市”文化符号的启示
四、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文化符号建设
第六章文化传媒与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文化传媒:软实力资源与软实力传播中介
一、作为软实力“资源”的文化传媒
二、作为软实力“传播中介”的文化传媒
第二节中国文化传媒的实力分析
一、中国文化传媒的产业化发展历程
二、中国文化传媒实力分析:基于规模、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视角
三、海外华文媒体的文化软实力分析
四、我国官方传播渠道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公信力研究
第三节中国文化传媒“走出去”的意义与策略
一、意义
二、策略
第七章中国文化制度与文化创新
第一节文化制度的软实力效应及其历史
一、中国文化制度的历史特色
二、中国文化制度的创新路径
第二节文化集群:文化制度软实力的集中呈现
一、特色文化产业集群资源的二次开发及其软实力意义
二、准文化产业集群的“软实力”效益:以茶文化产业为例
第三节投融资体系:文化制度软实力的动力来源
一、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宏观环境与软实力建设
二、文化产业投融资制度与软实力提升路径:以河北省为个案
第四节文化制度软实力的双重指向:以电影为例
一、文化制度的市场指向:电影全产业链建构的四条路径
二、文化制度的社会指向:电影扶植政策的困境与突围
第五节文化制度软实力的社会意义与指向:以城乡结构为突破
一、城乡文化软实力的分野:为什么是产业?
二、出入城市:乡村文化软实力的产业化路径
三、文化软实力:资本一文化的二元互动及其社会指向
第八章中国文化价值与文艺建设
第一节文化价值与本土资源的构成
一、文化指向价值
二、文化作为对现代的反应
三、文化中的矛盾与斗争
四、文化自觉和我们的问题
五、文化资源的本土构成
六、构成一:古典文化传统
七、构成二:现代革命文化传统
八、构成三:当代大众文化
九、共同繁荣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第二节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价值
一、精神动力系统: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宏阔视野
二、价值系统:中国现代价值形态的变迁
三、信仰系统:现代中国信仰形态的再思考
四、政治文化层面:追求民主的道路
第三节文艺建设与跨文化交流策略
一、中国文化艺术的对外推广状况
二、中国文化艺术的跨文化交流策略
结论由中国文化符号到文化软实力理论系统
附录
后记
王一川,1959年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任审美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联盟副主任委员,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分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近年主要研究文艺美学、艺术学、中国文艺现代性问题。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审美体验论》、《语言乌托邦》、《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修辞论美学》、《中国形象诗学》、《张艺谋神话的终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文学理论》等。主编《美学与美育》、《大众文化导论》、《美学教程》、《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文学概论》、《大学美学》、《新编美学教程》等。
董晓萍,1950年生,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受教于钟敬文教授,是新****位民俗学博士,曾长期任钟敬文教授学术助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在美国衣阿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芬兰约恩苏大学(The University of Joensuu)、英国牛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xford)、法国远东学院(EFEO)、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等欧美高校做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合作研究和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等。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社会学组成员兼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著有《世纪老人的话——钟敬文卷》、《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中国文化概论》(合著)、《说话的文化》、《田野民俗志》、《不灌而治—山西四社五村水利文献与民俗》、《全球化与民俗保护》、《现代民俗学讲演录》等。译有(美)洪长泰(Chang-tai Hung)〈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美)欧达伟(R.David Arkush)《中国民众思想史论——20世纪初~1949年华北地区的民间文献及其思想观念研究》等。
沈湘平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孙亮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张洪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艺术学 社会统计
李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现代文学
陈雪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文艺学
唐建英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艺学、新闻传播
郭必恒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艺术学 古代文学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