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杨声主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马铃薯科学与技术丛书》分为九章、附录及参考文献共十一个部分。**章介绍了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发展历史、马铃薯合格种薯产业的发展、我国马铃薯种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及马铃薯种薯繁育企业的工作岗位;第二章介绍了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概念及特点、常用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优良品种的引种及优良品种的推广等方面的内容;第三章主要介绍马铃薯种薯的混杂、退化及防治方面的技术;第四章介绍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组织培养技术;第五章介绍马铃薯种薯繁育的无土栽培技术相关内容;第六章介绍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和繁育技术;第七章重点介绍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第八章介绍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生产技术;第九章介绍马铃薯脱毒种薯的鉴定、保存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后以附录形式介绍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管理办法、马铃薯种薯茎尖脱毒和组培苗繁育技术规程等。
第l章 概述
1.1 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发展历史
1.2 马铃薯合格种薯产业的发展
1.2.1 国际发达国家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
1.2.2 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现状
1.3 我国马铃薯种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1 *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现状
1.3.2 *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存在的问题
1.3.3 解决当前马铃薯种薯问题的关键措施
1.4 马铃薯种薯繁育企业的工作岗位
1.4.1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操作流程
1.4.2 马铃薯种薯繁育各岗位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
第2章 马铃薯优良品种
2.1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概念及特点
2.1.1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概念
2.1.2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特点
2.1.3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标准
2.2 常见的马铃薯优良品种
2.2.1 菜用型品种
2.2.2 淀粉加工型品种
2.2.3 菜用和淀粉加工兼用型品种
2.3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识别与选用原则
2.3.1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识别
2.3.2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选用原则
2.4 马铃薯优良品种引种
2.4.1 优良品种引种的概念、意义及标准
2.4.2 引种的基本原理
2.4.3 马铃薯引种的原则
2.4.4 引种工作的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2.4.5 马铃薯北种南引的质量控制
2.5 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推广
2.5.1 优良品种推广准则
2.5.2 品种推广的方式方法
2.5.3 优良品种区域化的意义和任务
2.5.4 优良品种区域化的步骤和方法
2.5.5 良种与良法配套
2.6 马铃薯优良品种繁育与推广体系
2.6.1 马铃薯良种繁育与推广的意义
2.6.2 国内外马铃薯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2.6.3 国外马铃薯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借鉴
第3章 马铃薯种薯的混杂、退化及防治
3.1 马铃薯种薯的混杂及防治
3.1.1 马铃薯种薯混杂的含义和实质
3.1.2 种薯混杂的原因
3.1.3 防止种薯混杂的方法
3.2 马铃薯种薯的退化及防治
3.2.1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概念及现象
3.2.2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
3.2.3 马铃薯种薯的退化症状
3.2.4 马铃薯病毒的传播途径
3.2.5 防治马铃薯种薯退化的途径
第4章 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组织培养技术
4.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
4.1.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特点
4.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4.1.3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设施
4.1.4 组培室的设计
4.2 植物组织培养室的管理
4.2.1 组培常用设备的构造与原理
4.2.2 玻璃器皿的洗涤
4.2.3 组培空间的日常管理
4.3 培养基配制
4.3.1 配制培养基的目的
4.3.2 培养基的成分
4.3.3 培养基的种类及特点
4.3.4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4.4 外植体的接种与培养
4.4.1 接种
4.4.2 培养
4.5 组培试验设计
4.5.1 组培试验的设计方法
4.5.2 组培试验方案的制订
4.6 数据调查与分析
4.6.1 组培快繁的易发问题
4.6.2 组培数据调查与结果分析
第5章 马铃薯种薯繁育的无土栽培技术
5.1 无土栽培概述
5.1.1 无土栽培的含义与类型
5.1.2 无土栽培的特点
5.1.3 营养液的配制
5.2 马铃薯的无土栽培技术
5.2.1 马铃薯营养液的研究
5.2.2 马铃薯种薯的无土栽培概述
5.2.3 营养液膜技术
5.2.4 雾培技术
5.2.5 马铃薯无土栽培的关键技术――扦插苗繁殖微型薯
第6章 马
刘玲玲,女,汉族,副教授,1977年1月出生,2004年7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和马铃薯种薯繁育及相关技术。先后在《华北农学报》、《现代农业》、《中国农学通报》、《中国马铃薯》、《中兽医医药杂志》、《畜牧兽医杂志》、《中国食品工业》等省级、国家核心及甘肃省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