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阐述陆军战时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本书以陆军作战任务、作战部署及行动计划为依据,阐述采用武器装备的应用杀伤指数结合兰彻斯特方程、装备质量水平结合战中使用强度进行装备损坏率预计的工程方法,给出装备损坏率与维修任务映射模型、维修任务与专业人员及维修资源的关系模型,分析了基本维修单元设计程序与方法,构建了以部队作战部署及维修任务预计结论为依据的维修保障点力量编配、保障关系设计、优化与调整过程,形成了一套自下而上的推导式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并给出一个师级作战任务中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实例。
第1章绪论1.1基本概念与术语1.2地面作战维修保障系统及其特点1.2.1地面作战装备维修保障特点1.2.2地面作战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特性1.3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1.3.1与维修任务需求相对接1.3.2与部队作战体系相一致1.3.3与部队机动要求相匹配1.3.4与降低维修保障资源需求相一致1.4开展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的意义1.4.1有利于维修保障系统结构和部队作战体系结构的高度匹配1.4.2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时维修保障方案策划能力1.4.3有利于实现装备维修过程的**化保障第2章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框架2.1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问题提出2.2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的主要环节2.3影响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2.3.1外部系统影响因素2.3.2内部系统影响因素分析2.4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2.5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第3章维修任务预计方法3.1维修任务描述3.1.1维修任务的定义3.1.2装备可修复单元的划分原则3.1.3维修任务量模型3.2维修任务预计的常用方法3.3装备损坏预计的基础理论简介3.3.1兰彻斯特方程简介3.3.2武器战斗力度量简介3.3.3装备可靠性维修性简介3.3.4装备战场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3.4基于兰彻斯特方程和可靠性维修性方法的维修任务量预计3.4.1装备战损率和损坏率3.4.2维修任务量预计一般过程3.4.3兰彻斯特方程受击损坏强度预计3.4.4装备损坏率和损坏次数预计3.4.5作战单元装备损坏区分3.4.6作战单元装备损坏率及维修任务预计3.5维修保障程度要求对维修任务的影响3.5.1全面保障率3.5.2比例保障率3.5.3实用保障率3.5.4考虑保障率的维修任务预计3.6其他因素对维修任务的影响讨论3.7维修任务预计实例第4章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目标分解4.1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的特性及特性定量参数4.1.1维修保障系统的顶层特性4.1.2维修保障系统顶层特性的定量参数概述4.2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需求分析及目标分解4.2.1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需求分析4.2.2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目标分解4.2.3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目标分解框架构建第5章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模型5.1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组成要素属性值模型5.1.1基本维修单元属性模型5.1.2维修点属性模型5.1.3维修保障级别属性模型5.1.4维修保障系统属性模型5.2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关系模型5.2.1维修保障关系模型5.2.2模型基本假设5.3维修保障点的相关模型5.3.1维修点的维修任务分配模型5.3.2维修点维修保障服务时间模型5.3.3维修点基本维修单元数量模型5.3.4维修点基本维修单元利用率模型5.4维修保障级别相关模型5.5维修保障系统相关模型5.5.1维修保障资源规模模型5.5.2维修保障任务量模型第6章无约束的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6.1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方法提出及设计思路6.1.1设计假设和规定6.1.2占构设计方法提出6.1.3设计基本思路6.2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的约束6.3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的无约束基本设计过程6.4作战单元设计顺序规划6.5预设维修点的设置6.6维修点内基本维修单元配置6.7维修点内基本维修单元调整6.8维修点调整设计6.8.1维修点的撤销设计6.8.2维修点的合并设计6.8.3维修点的拆分设计6.9设计结果汇总第7章有约束的战时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7.1级别约束的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7.1.1给定维修保障级别层级数的结构设计7.1.2给定维修保障级别与作战单元关系的结构设计7.2资源约束的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7.2.1基本设计思路7.2.2共担任务调整设计7.2.3维修方式调整设计7.2.4维修任务完成比例调整设计7.3级别和资源双约束的维修保障系统结构设计第8章战时装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