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科学实验哲学
收藏
评价
科学实验哲学
商品编号:2250544
ISBN:978703045773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 (荷)汉斯·拉德(Hans Radder) 主编;吴彤,何华青,崔波 译作
出版日期:2015-10-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N33
页数:272
册数:1
大约重量:9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3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58.48 (6.8折)
原价:¥86.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汉斯·拉德编*的《科学实验哲学》以科学实验 为基础对科学哲学做出解释和说明:提出和论证客观 事物知识的存在和重要性;指出科学实验等科学实践 是科学的基础,讨论理论与实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等重大科学哲学问题。
本书可作为科技哲学专业的参考书,也可供对科 学哲学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丛书序
前言和致谢
关于作者
1 走向一种更成熟的科学实验哲学
1.1 科学实验哲学
1.2 实验的物质实现和它的哲学意义
1.3 实验和因果性
1.4 科学一技术的关系
1.5 实验实践中的理论和理论知识
1.6 实验、建模和(计算机)模拟
1.7 工具的科学和哲学的意义
1.8 成熟科学实验哲学的进一步论题
注释
2 关于实验的某种形而上学中的工具物质性
2.1 导言丛书序
前言和致谢
关于作者
1 走向一种更成熟的科学实验哲学
1.1 科学实验哲学
1.2 实验的物质实现和它的哲学意义
1.3 实验和因果性
1.4 科学一技术的关系
1.5 实验实践中的理论和理论知识
1.6 实验、建模和(计算机)模拟
1.7 工具的科学和哲学的意义
1.8 成熟科学实验哲学的进一步论题
注释
2 关于实验的某种形而上学中的工具物质性
2.1 导言
2.2 关于实验的一些哲学观点
2.3 什么是仪器?
2.4 走向一种本体论以适合关于实验的玻尔理论
2.5 结论
注释
3 事物知识:唯物主义知识理论概要
3.1 需要一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3.2 三种工具
3.3 使它成为知识
3.4 客观事物知识的一种新波普尔图景
注释
4 物理学、实验和“自然”概念
4.1 关于自然和人造的初步评论
4.2 在实验中自然与人工的传统观点
4.3 实验中的功能和结构描述
4.4 实验和现象的创造
4.5 结论
注释
5 实验、因果推论和工具实在论
5.1 因果关系的操控性理论:基本观念
5.2 因果主张和干预
5.3 实验和因果推断
5.4 两个推断问题
5.5 作为预测假设实验结果的因果主张
5.6 因果的作用理论
5.7 工具实在论
注释
6 技术作为实验实践的基础和对象
6.1 作为特殊配方的实验说明
6.2 技术的自我应用:因果性原则的作用
6.3 实验实践的非地方性
注释
7 理论负载和实验中的科学工具
7.1 理论负载的三个概念
7.2 仪器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使用
7.3 结论
注释
8 实验科学中的技术和理论
8.1 可复制实验结果的理论含义的不可还原性
8.2 无理论实验的不可能性
8.3 结论
注释
9 实验的偶像:超越“等等列表”
9.1 导言
9.2 实验史与实验哲学
9.3 设置哲学场景:两簇问题
9.4 “等等清单”
9.5 指导性观念:从误差的视角逼近知识
9.6 培根的错误类型学:心灵的四种假象
9.7 对培根图式的批判
9.8 实验的假象:剧本、舞台、观众和寓意
9.9 总结性评论
9.10 结语
注释
10 模型、仿真和“计算机实验”
10.1 导论
10.2 物理科学中的计算机模拟
注释
11 没有物质干预的实验:模型实验、虚拟实验和实质实验
11.1 导言
11.2 什么算做是“物质性的”干预?
11.3 替代性的实验结果如何与世界相联系?
11.4 结论:虚拟实验和实质实验
注释
12 设计仪器与自然的设计
12.1 思想与视觉
12.2 设计空间的新要素
12.3 从视觉图像而来的概念
12.4 思想实验
12.5 走向一个图解性符号的语法
12.6 对哲学工具的需求
注释
13 改变认知范围:实验、视觉化与计算
13.1 引言
13.2 从技术科学到赛博科学
13.3 科学的抽象和进步
13.4 模拟与数字
13.5 作为还原、计算和扩展的数字化
13.6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暂无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