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史》是著名历史学家孙隆基先生在其多年在美国教授“世界通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综合全球史研究的**学术成果,写成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全新世界通史。
华语世界现有的世界通史著作,要么是翻译引进西方学者的作品,避免不了“西方中心论”的窠臼;要么是本土学人的著作,无论观念、视野还是资料,都落后于国际世界史研究的**进展。孙先生以一己之力、用“全球史”的观念和方法重构世界通史,旨在改变华语世界此领域研究的落后状况,为华语世界提供更适合阅读、理解和传播的世界史读本,更新国人对世界历史的认知,丰富国人的人文知识结构。
这部《新世界史》的“新”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新视角,摒弃以“民族国家”历史为中心、由点到面连缀成世界史的固有思路,以全球视角对各文明的有机联系与互动进行跨区域的总结,呈现三维立体的历史图景。
二是新史观,驳斥目前占据世界史写作主流的“西方中心论”,用“多中心论”重构人类的“共同过去”。
三是新方法,超越从文献到文献的治史思路,用跨学科的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四是新材料,丢弃传统说法和过时材料,在**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基础上进行全新解读。
五是新写法,摆脱史实的简单罗列,每章由问题引出,采用申论的写法,逻辑性强,引人入胜。
《新世界史》堪称首部由华人学者专为华语读者著述的全球通史,将零散的世界史知识贯通成一幅完整的世界历史图像,是今天的读者重新认识世界的必备读物。对于世界史教学来说,本书则在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的同时,突破了传统教科书的叙述方式,问题引导,纲举目张,摆脱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让教师和学子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史实间的关联。
全书共分3卷,第1卷总结和分析了人类起源的诸多说法,驳斥了“大河流域摇篮”说,批判了“四大文明古国”这一对古文明格局的传统概括,重新探寻人类古典文明发展和相互影响的历史图景,并就中国文明的起源等重要问题提出了突破性的看法。第2卷和第3卷则处理之后的历史阶段和重要论题,预计将于2016年陆续出版。         
         
             
             总序 《新世界史》之“新”II
第1卷章节导读 VIII
-----------------------
**章-地球史与史前人类. 002
仍以人类走出非洲为前提,分析4种说法:(1)各人种同步走出非洲说;(2)人类二度走出非洲重新洗牌说;(3)二度走出非洲局部洗牌说;(4)无重新洗牌但发生相互交配说。本章征引了**的认知考古学,探讨人类在何时何地首先跨过符号思维的门槛。不能忽略的是古气象学与历史生态的互动:是冰河时期结束促成旧石器往细石器的过渡,但冰河时期终结后又有回马枪,距今1.28万至1.15万年前发生一次急剧降温的副冰期,即“新仙女木期”,降低了地中海东海滨的环境承载力,使该地区的旧狩猎与采集者不得不发展驯植(农业)与驯养业(畜牧)。
-----------------------
第二章-突破“四大文明古国”的窠臼. 013
打破20世纪的陈说。在近东,农牧革命*早发生在有一定海拔的环两河山侧地带,乃旱作农业,待其迁至大河流域,变成灌溉农业,为“城居革命”奠基,已隔了4000年,中间还经过“次级产品革命”,即从纯食用功能发展出副产品:牛与羊可以提供奶与乳制品、皮毛,牛可以犁田,牛与驴可以拉车,驴也可以骑,狗可以协助放牧,家畜的粪便可以肥田。农产品的多样化使它们越出了温饱的考虑,朝消费品与商品的方向发展,例如干果一类。因此,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新石器革命至城居革命的模型已经过时,“山侧说”亦取代了“新月形的沃土说”,文明起源于四条大河流域之说极为肤浅,“大河流域摇篮说”对古美洲基本上不适用。
-----------------------总序 《新世界史》之“新”II
第1卷章节导读 VIII
-----------------------
**章-地球史与史前人类. 002
仍以人类走出非洲为前提,分析4种说法:(1)各人种同步走出非洲说;(2)人类二度走出非洲重新洗牌说;(3)二度走出非洲局部洗牌说;(4)无重新洗牌但发生相互交配说。本章征引了**的认知考古学,探讨人类在何时何地首先跨过符号思维的门槛。不能忽略的是古气象学与历史生态的互动:是冰河时期结束促成旧石器往细石器的过渡,但冰河时期终结后又有回马枪,距今1.28万至1.15万年前发生一次急剧降温的副冰期,即“新仙女木期”,降低了地中海东海滨的环境承载力,使该地区的旧狩猎与采集者不得不发展驯植(农业)与驯养业(畜牧)。
-----------------------
第二章-突破“四大文明古国”的窠臼. 013
打破20世纪的陈说。在近东,农牧革命*早发生在有一定海拔的环两河山侧地带,乃旱作农业,待其迁至大河流域,变成灌溉农业,为“城居革命”奠基,已隔了4000年,中间还经过“次级产品革命”,即从纯食用功能发展出副产品:牛与羊可以提供奶与乳制品、皮毛,牛可以犁田,牛与驴可以拉车,驴也可以骑,狗可以协助放牧,家畜的粪便可以肥田。农产品的多样化使它们越出了温饱的考虑,朝消费品与商品的方向发展,例如干果一类。因此,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新石器革命至城居革命的模型已经过时,“山侧说”亦取代了“新月形的沃土说”,文明起源于四条大河流域之说极为肤浅,“大河流域摇篮说”对古美洲基本上不适用。
-----------------------
第三章-古印度文明之二度奠基. 040
教师如果再去反刍这些,与重复“四大文明古国”一般,都是贩卖药效已过时的药。旧观点的落伍至为清楚地表现在第三章《古印度文明之二度奠基》中。印度河流域古文明的*早遗址是梅尔嘎赫,处伊朗高原的东侧,与同一个高原的西侧扎各罗斯山脉         
         
             
             孙隆基,祖籍浙江,1945年生于重庆,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受大学教育,获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深造,于明尼苏达大学专攻俄国史,获硕士学位,转赴斯坦福大学专攻东亚史(期间并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一年),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多所大学任教。重要著作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未断奶的民族》《美国的弑母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新世界史》和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