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是英格兰高等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时期。为适应经济政治的发展,英格兰的高等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原生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典型。本书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变革的历史基础、背景条件和发展过程,力图获得一些关于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的规律。
全书内容包括: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变革的历史基础;新大学的兴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达拉谟大学的诞生与发展;老大学的变革——牛桥在19世纪后半叶的变革;新大学的继续——城市学院运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尝试——大学推广运动等。
第1章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 文献综述
1.4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路径
第2章 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变革的历史基础
2.1 英国的民主传统与18世纪末的政治形势
2.1.1 英国的民主传统
2.1.2 18世纪末的政治形势
2.2 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技术需求
2.3 19世纪以前的社会思潮和教育思潮
2.3.1 社会思潮
2.3.2 教育思潮
2.4 19世纪以前英格兰的教育发展情况
2.4.1 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
第1章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 文献综述
1.4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路径
第2章 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变革的历史基础
2.1 英国的民主传统与18世纪末的政治形势
2.1.1 英国的民主传统
2.1.2 18世纪末的政治形势
2.2 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技术需求
2.3 19世纪以前的社会思潮和教育思潮
2.3.1 社会思潮
2.3.2 教育思潮
2.4 19世纪以前英格兰的教育发展情况
2.4.1 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
2.4.2 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2.5 小结
第3章 新大学的兴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达拉谟大学的诞生与发展
3.1 新大学产生的背景分析
3.1.1 伦敦的高等教育积淀与伦敦大学的酝酿
3.1.2 英格兰的宗教教育传统与国王学院、达拉谟大学的产生
3.2 新大学的成立和发展
3.2.1 伦敦大学的筹备、成立与初期状况
3.2.2 国王学院的成立与发展
3.2.3 达拉谟大学的成立与发展
3.3 新大学的特点分析
3.3.1 新大学的应用性
3.3.2 新大学的民主性
3.3.3 新大学对高等教育需求群体的专注
3.4 新大学成立与发展的影响
3.4.1 新大学的成立是对英格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
3.4.2 伦敦大学成为城市学院的发展典范
3.4.3 对19世纪末伦敦大学回归的影响
3.4.4 对英国政府处理与高校关系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老大学的转型——牛桥在19世纪后半叶的变革
4.1 老大学改革的背景分析
4.1.1 19世纪上半叶牛桥的缓慢发展
4.1.2 国家政策从自由放任到适度干预的转变
4.1.3 舆论对牛津和剑桥的批评
4.1.4 牛津运动及其结果
4.2 老大学在50年代以后的改革概况
4.2.1 1850年代的皇家委员会调查与大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4.2.2 1871年的大学考试法案与宗教限制的解除
4.2.3 1872年的皇家委员会调查与大学改革的深化
4.3 老大学改革的特点
4.3.1 老大学改革的缓慢
4.3.2 老大学改革的多种推动力
4.3.3 老大学改革的世俗化方向
4.3.4 突出管理改革
4.4 老大学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4.5 小结
第5章 新大学的继续——城市学院运动
5.1 城市学院运动的背景分析
5.1.1 英格兰的城市化和人口变化
5.1.2 政府发展技术教育的不力
5.1.3 19世纪英国的科技教育活动
5.1.4 政府改造伦敦大学造就的机会
5.2 城市学院运动的概况
5.2.1 最初的城市学院
5.2.2 城市学院运动的发展
5.3 城市学院的特征分析
5.3.1 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办学方向和目的
5.3.2 以捐助和集资为主的建校资金
5.3.3 以科学技术为主的课程
5.3.4 服务地方的科学研究
5.3.5 服务工商的毕业生去向
5.4 城市学院产生和发展的意义和局限
5.4.1 城市学院增加了英格兰高等教育的灵活性
刘兆宇,河南南阳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1990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获河北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工作以来,曾主持申请并完成了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高师生职业素质提高与教育课程综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