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收藏
评价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商品编号:2175745
ISBN:9787509549582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 赵凌云,张连辉,易杏花,等
出版日期:2014-03-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X321.2
页数:490
册数:1
大约重量:784(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7.4 (6.8折)
原价:¥55.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赵凌云、张连辉、易杏花、朱建中编著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重点研究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走什么道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中国特色是什么?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内涵是什么?本书具体论述了世界和中国进入文明转换时代;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成就;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基本框架;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基础;低碳化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两型”社会;国土开发空间布局;参与国际互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外部支撑体系;生态文化:发达国家生态发展。

导论
 一、关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几点认识
 二、文献综述和本书的基本框架、主要观点与主要创新
第一章 人类进入文明转换时代
 第一节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第二节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系统性转换
第二章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
 第一节 人类文明转换是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
 第二节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文明转换中中国具有跨越式推进优势
第三章 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
 第一节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亲生态本质: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行性 导论
 一、关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几点认识
 二、文献综述和本书的基本框架、主要观点与主要创新
第一章 人类进入文明转换时代
 第一节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第二节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系统性转换
第二章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
 第一节 人类文明转换是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
 第二节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文明转换中中国具有跨越式推进优势
第三章 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
 第一节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亲生态本质: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行性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道路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成就
 第一节 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前中国政府的环保探索(1949-1973年7月)
 第二节 中国现代环保事业的兴起与初步发展(1973年8月-1978年)
 第三节 中国环保事业的稳步发展(1979-1991年)
 第四节 中国环保事业的加速发展(1992-2002年)
 第五节 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变(2003年至今)
第六章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基本框架
 第一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基本框架
第七章 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基础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发展方式具有生态不可持续性
 第三节 构建内涵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
第八章 低碳化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经济基础
 第一节 低碳化发展的内涵与基本框架
 第二节 低碳化发展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低碳化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四节 中国特色低碳化发展道路
第九章 制度创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石
 第一节 现行制度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二节 生态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和应避免的问题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