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云、张连辉、易杏花、朱建中编著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重点研究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走什么道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中国特色是什么?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内涵是什么?本书具体论述了世界和中国进入文明转换时代;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成就;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基本框架;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基础;低碳化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两型”社会;国土开发空间布局;参与国际互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外部支撑体系;生态文化:发达国家生态发展。
导论
一、关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几点认识
二、文献综述和本书的基本框架、主要观点与主要创新
第一章 人类进入文明转换时代
第一节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第二节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系统性转换
第二章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
第一节 人类文明转换是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
第二节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文明转换中中国具有跨越式推进优势
第三章 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
第一节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亲生态本质: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行性
导论
一、关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几点认识
二、文献综述和本书的基本框架、主要观点与主要创新
第一章 人类进入文明转换时代
第一节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第二节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系统性转换
第二章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优势
第一节 人类文明转换是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
第二节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文明转换中中国具有跨越式推进优势
第三章 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道路
第一节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亲生态本质: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行性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道路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成就
第一节 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前中国政府的环保探索(1949-1973年7月)
第二节 中国现代环保事业的兴起与初步发展(1973年8月-1978年)
第三节 中国环保事业的稳步发展(1979-1991年)
第四节 中国环保事业的加速发展(1992-2002年)
第五节 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变(2003年至今)
第六章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基本框架
第一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基本框架
第七章 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基础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发展方式具有生态不可持续性
第三节 构建内涵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
第八章 低碳化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经济基础
第一节 低碳化发展的内涵与基本框架
第二节 低碳化发展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低碳化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四节 中国特色低碳化发展道路
第九章 制度创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石
第一节 现行制度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二节 生态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和应避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