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中日古典审美范畴比较研究
收藏
评价
中日古典审美范畴比较研究
商品编号:2128529
ISBN:978751616235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周建萍 著
出版日期:2015-01-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83-092
页数:314
册数:1
大约重量:75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00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7.82 (2.7折)
原价:¥66.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周建萍编著的《中日古典审美范畴比较研究》主要是围绕中日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且它们之间又具有一定相通性的审美范畴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其历史发展的线索,廓清其理论内涵,理解和把握各自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特质。通过比较不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古典美学对日本的影响,而且可以认识到这种影响也是对自身文化的重新认识,同时在比较的过程中也能够寻求到中日美学所存在的一些共通规律和各自的民族特质。
引言
第一章比较视阈中的中日审美意识
第一节游于儒道佛互补之境
一“充实之谓美”与“顺乎自然”
二“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
三“自然之妙谛”与“简易之深趣”
四“发乎情而止乎礼义”与“托其根于心”
第二节主意的情感世界与主情的审美世界
一中国:美善结合与美真统一的对立共处
二日本:以真为美
三主意与主情
第三节自然审美之趣
一自然本体的复归和超越
二“比德”自然观:对人生终极关怀的精神思索
三“植物美学观”:对自然微妙变化的纤细感受引言
第一章比较视阈中的中日审美意识
第一节游于儒道佛互补之境
一“充实之谓美”与“顺乎自然”
二“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
三“自然之妙谛”与“简易之深趣”
四“发乎情而止乎礼义”与“托其根于心”
第二节主意的情感世界与主情的审美世界
一中国:美善结合与美真统一的对立共处
二日本:以真为美
三主意与主情
第三节自然审美之趣
一自然本体的复归和超越
二“比德”自然观:对人生终极关怀的精神思索
三“植物美学观”:对自然微妙变化的纤细感受
第二章禅理意趣
第一节中日艺术审美的理想境界
一禅宗思想与艺术审美
二“悟”与“空”
第二节活泼泼之生气与哀伤悲美之色彩
一享受悟道的喜悅
二品味寂寞的虚空
第三章“物感”与“物哀”
第一节“物感”:审美之感动
一“物感”说的缘起与发展
二作为文艺审美范畴的“物感”理念
第二节“物哀”:“无常”之悲美
一从“哀”到“物哀”的演进
二“物哀”作为审美理念
第三节“物感”对“物哀”之影响
一哲学根源:“天人合一”与“无常”悲美
二两个审美范畴形成的理论背景
三“物感”对“物哀”之影响
第四节审美内涵之比较
一“心物交感”与“同情同构”
二“感于物”与“哀于物”
三自然审美之情趣
第四章“神韵”与“幽玄”
第一节“神韵”的历史流变和审美指向
一“神韵”的历史流程
二“意在言外”的“韵味”之美
第二节“幽玄”的沿革发展和审美趣味
一“幽玄”的沿革发展
二“缥缈朦胧”的“余情”之趣
第三节韵味无穷与余情余韵
一“韵味”与“余情”一一共同的审美趣味
二“淡远”与“幽深”一一同中有异的审美风格
三“言有尽而意无穷”与“言简而意丰”
第五章“趣”与“寂”
第一节尚“趣”: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传统
一“趣”范畴的历史梳理
二“趣”范畴的审美内涵
三以“趣”为母体所形成的结构系统
第二节寻“寂”:日本古典美学的终极目标
一“寂”范畴的历史沿革
二幽玄之空寂:“寂”在茶道
三风雅之闲寂:“寂”在俳谐
第三节“趣”与“寂”的诗性色彩
一生命的主体性张扬
二现实中的在场与理想中的不在场
三“趣”:以诗性之纯真追求精神之超越
四“寂”:感性生命中的唯美情怀
第四节“趣”与“寂”的相通与相异
一审美价值上的相通性
二理论内涵上的相异性
余论
参考文献
暂无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