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日本政界人士中国观的演进谱系(1972~2012)
收藏
评价
日本政界人士中国观的演进谱系(1972~2012)
商品编号:2089331
ISBN:978750977059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田庆立 无 译
出版日期:2015-05-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D829.313
页数:339
册数:1
大约重量:13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4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45.82 (5.8折)
原价:¥7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结合日本政界人士对华认知的基本特征,将日本政界人士中国观的变迁划分为冷战(1972-1992年)和后冷战(1993-2006年)两个时期,进而又将其细化为四个阶段,即:1972-1978年,日本政界经过激烈争论和博弈,做出了“选择北京放弃台湾”的决断,在两国关系恢复期,逐步向“朋友”角色的转变;1979-1992年,日本政界基于经济上拓展中国市场、情感上弥补战争负债等因素,奉行对华“建设性接触”理念,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经济建设采取了积极合作态度;1993-2000年,随着冷战结束,日本政界的中国观分歧扩大,积极的对华认知与“战略性防范”观念交错,对华防范意识潜滋暗长,政界人士对华身份的认定向“竞争对手”方向演进;2001年后的小泉内阁时期,日本政界既视中国为发展“机遇”,又将中国看作“挑战”,其对华认知表现出空前的矛盾性。其后,中日关系大有改善,但还不能说日本政界的对华认知有了根本性改变。总体而言,日本政界的对华认知中重视合作和强化竞争的两个侧面兼具,体现出较为典型的洛克文化状态。
绪论
第一章中日复交初期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1972~1978年)
第一节日本政界人士围绕中日复交的政治博弈
第二节围绕反霸条款的战略之争
第三节福田内阁的缔约认识及行动
小结
第二章“友好”基调下的“建设性接触”(1979~1992年)
第一节影响日本对华合作的认知因素
第二节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其实践
第三节中曾根的“战后政治总决算”及其中国观
第四节日本政界人士的国际观与中国观
第五节日本政界人士的历史观与中国观
小结
第三章积极对华认知与“战略性防范”意识的交错(1993~2000年)
第一节影响日本对华认知的内外因素绪论
第一章中日复交初期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1972~1978年)
第一节日本政界人士围绕中日复交的政治博弈
第二节围绕反霸条款的战略之争
第三节福田内阁的缔约认识及行动
小结
第二章“友好”基调下的“建设性接触”(1979~1992年)
第一节影响日本对华合作的认知因素
第二节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其实践
第三节中曾根的“战后政治总决算”及其中国观
第四节日本政界人士的国际观与中国观
第五节日本政界人士的历史观与中国观
小结
第三章积极对华认知与“战略性防范”意识的交错(1993~2000年)
第一节影响日本对华认知的内外因素
第二节积极对华合作认知理念及实践
第三节“战略性防范”意识的形成及表征
小结
第四章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认识(2001~2012年)
第一节21世纪以来影响日本对华认知的内外因素
第二节21世纪以来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
第三节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中国观
第四节小泉时代及后小泉时代政界人士的中国观
第五节民主党执政时期政界人士的中国观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田庆立,男,1975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2007-2008年留学于日本立教大学,2009年获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