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大学之道:高校学生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
收藏
评价
大学之道:高校学生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
商品编号:2085886
ISBN:97870100850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 班荣鼎 著
出版日期:2009-12-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G641
页数:199
册数:1
大约重量:41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8.24 (5.7折)
原价:¥32.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大学的历史传统虽然久远,但大学教育却永远是前沿的。大学从产生的时候起,其组织形式、存在方式是基本固定的,而承载的却是每一代大学人不同的理想、每一个历史时期各异的文化价值。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治学者为大学,治术者为高等专门学校。”但直至今日,“大师与大楼”、“学与术”、“教书与育人”等范畴依然是历代大学人始终高度关注的恒久不变的话题。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至理名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个哲理同样也形象地反映了当代大学发展的特点。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人来说,就是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大学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的挑战与机遇。
  大学教育最核心最根本的价值就是关注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及其发展,其次才是功利或工具价值。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产生于一个“救亡图存”的特殊时代,也必然承担“救亡图存”的政治使命,这种突出的“工具性”特点自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并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学同样以承担国家中兴作为首要使命。

引论
第一章 大学使命:以德为首
 一、以德为首是大学传统的核心价值
  (一)我国以德为首的教育传统及其启示
  (二)西方大学理念中的德育思想
  (三)我国现代大学的发展及其理念
  (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学教育的方针
 二、当代大学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德育使命
  (一)大学要走出迷途与异化
  (二)当代大学知识传播功能弱化,其德育功能则更加突出
  (三)关于教书与育人的例辩
第二章 学子德行:关乎国运
 一、大学生是国家命运的担当者
  (一)大学生是国运自然的担当者 序
引论
第一章 大学使命:以德为首
 一、以德为首是大学传统的核心价值
  (一)我国以德为首的教育传统及其启示
  (二)西方大学理念中的德育思想
  (三)我国现代大学的发展及其理念
  (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学教育的方针
 二、当代大学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德育使命
  (一)大学要走出迷途与异化
  (二)当代大学知识传播功能弱化,其德育功能则更加突出
  (三)关于教书与育人的例辩
第二章 学子德行:关乎国运
 一、大学生是国家命运的担当者
  (一)大学生是国运自然的担当者
  (二)大学生素质决定国运兴衰
 二、大学生道德现状不容乐观
  (一)道德价值认同、取向多样化
  (二)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
  (三)对社会及他人的道德要求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不一致
 三、大学生道德问题的成因
  (一)市场化、信息化的负面作用
  (二)教育本身的原因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四、阅读参考:大学生除了自己,你还关心谁?
第三章 养成之道:继承创新
 一、大学生道德养成的指导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指导
  (二)思想品德结构与形成理论应用
  (三)德育科学理论借鉴
 二、大学生道德养成的方法理论
  (一)道德实践方法
  (二)管理科学方法的运用
  (三)行为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灌输的原则与方法
 三、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内容
  (一)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养成的内容
  (二)大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
第四章 制度规制:习惯养成
 一、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
  (一)制度与道德
  (二)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
 二、大学制度与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生成
  (一)大学制度是先在的和正义的
  (二)大学制度内涵并规定学生道德观念的内容
 三、大学制度与学生道德习惯养成
  (一)制度与习惯
  (二)大学制度与学生道德习惯的培养
  (三)大学制度及其危机问题
 四、书院制——传统大学制度的回归?
  (一)书院制的主旨是养成道德
  (二)当代大学书院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文化涵养:价值根植
 一、大学文化概述
  (一)文化概述
  (二)大学文化概述
 二、大学文化的道德养成功能
  (一)大学物质文化及其道德养成功能
  (二)大学精神文化及其道德养成功能
  (三)大学制度文化及其道德养成功能
  (四)大学活动文化与行为文化的道德养成功能
 三、大学文化的建设
  (一)我国大学文化衰微的主要表现
  (二)建设优秀大学文
班荣鼎,1970年生,广西东兰人。1992年获得广西师范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中山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广东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肇庆市哲学学会理事、秘书长,九三学社肇庆市委会委员、秘书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肇庆市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德育及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