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现代x光物理原理(Elements of Modern X-
收藏
评价
现代x光物理原理(Elements of Modern X-ray Physics)
商品编号:2082487
ISBN:9787309112696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丹)埃尔斯-尼尔森 等著,封东来 译
出版日期:2015-04-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O434.14
页数:306
册数:1
大约重量:9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5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74.99 (8.4折)
原价:¥8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20世纪70年代末期第一代X光束线在同步辐射光源建成,预示着X光科学新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光源已经可以产生能够覆盖整个X光波段、并具有偏振和高能量分辨特性的高亮度光束,许多学科的大量现象均可以用X射线技术进行研究.本书就是X射线物理领域不可多得的一本入门教科书. 作者从物理学家的视角,讲述X射线产生的基本物理原理、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特性的各种应用等重要内容.本书抓住X射线的物理本质这一关键点,选题基础系统,配有大量图解,结合实验实例,讲解简洁清楚.学习本书内容,能够掌握现代X射线应用的核心,对于物理、生物、化学、材料等领域的同步辐射用户尤其有用.
  全书共分9章,内容编排循序渐进.第1章给出全书轮廓,描述X射线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原理. 第2章介绍各种X射线光源.第3章介绍X射线在界面的折射和反射. 第4至6章系统介绍运动学散射和动力学衍射. 第7至8章分别介绍X射线吸收、共振散射和X射线成像.附录具体包括散射与吸收截面、经典电偶极辐射、电磁场量子化、高斯统计、傅立叶变换、X射线与中子的比较等读懂本书所需要的数学定理或运算、物理学知识等,以及制作本书部分图片的计算机程序列表、习题答案及提示.
  本书是X射线、特别是同步辐射应用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基础参考书,也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了解X射线技术的一本合适教材.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深入地掌握这些实验技术,从而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技术.
译者序言
作者为中译本的致辞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版致谢
使用指南
一 X射线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
二 X光源
三 界面的折射和反射
四 运动学散射Ⅰ:非晶态材料
五 运动学散射Ⅱ:晶体序
六 完美晶体的衍射
七 光电吸收
八 光振散射
九 X光成像 译者序言
作者为中译本的致辞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版致谢
使用指南
一 X射线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
二 X光源
三 界面的折射和反射
四 运动学散射Ⅰ:非晶态材料
五 运动学散射Ⅱ:晶体序
六 完美晶体的衍射
七 光电吸收
八 光振散射
九 X光成像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符号表
物理常数表
显示全部信息
  JensAls-Nielsen,延斯?埃尔斯-尼尔森,丹麦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子散射和同步辐射X射线物理学.
  Des·McMorrow,戴斯?麦克莫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纳米技术中心教授.在过去30年里,致力于发展和应用X射线技术来研究关联电子材料的基本性质.
  
  封东来,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2001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从2002年开始在复旦大学任教至今,现任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来在国内外十余个同步辐射实验室进行过实验,并在复旦大学讲授相关课程.担任多个国际超导和同步辐射领域主要会议的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组委,以及PhysicalReviewLetters凝聚态物理部副编辑、《中国物理快报》副主编.
  主要应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X射线弹性和非弹性散射等同步辐射实验方法,并结合氧化物分子束外延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来研究强关联体系等复杂量子材料及其微结构.在铜基和铁基高温超导、莫特绝缘体、电荷和磁有序材料等领域做出许多重要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5000多次.曾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亚太物理学会联盟杨振宁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
  JensAls-Nielsen,延斯?埃尔斯-尼尔森,丹麦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子散射和同步辐射X射线物理学.
  Des·McMorrow,戴斯?麦克莫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纳米技术中心教授.在过去30年里,致力于发展和应用X射线技术来研究关联电子材料的基本性质.
  
  封东来,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2001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从2002年开始在复旦大学任教至今,现任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来在国内外十余个同步辐射实验室进行过实验,并在复旦大学讲授相关课程.担任多个国际超导和同步辐射领域主要会议的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组委,以及PhysicalReviewLetters凝聚态物理部副编辑、《中国物理快报》副主编.
  主要应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X射线弹性和非弹性散射等同步辐射实验方法,并结合氧化物分子束外延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来研究强关联体系等复杂量子材料及其微结构.在铜基和铁基高温超导、莫特绝缘体、电荷和磁有序材料等领域做出许多重要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5000多次.曾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亚太物理学会联盟杨振宁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