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状态-压力-回应”为主要框架,对报告期内四川省在生态建设领域所开展行动、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严谨地分析,呈现全省生态建设的亮点和着力点,是一项全面展示当前四川生态建设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重要研究成果。
Ⅰ总报告
1四川省生态建设基本态势[李晟之杜婵]
一四川省生态建设基本概况
二四川省生态建设“状态”“压力”与“响应”分析
三四川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Ⅱ保护篇
2四川自然保护区管理[杨旭煜]
3四川大熊猫保护[杨旭煜]
4四川社区保护地建设[李晟之]
Ⅲ产业篇
5四川低碳农业发展[李晓燕]
6四川生态旅游发展[张佑慈]
7四川省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发展[杜珩]
Ⅳ专题篇
8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张佑慈]Ⅰ总报告
1四川省生态建设基本态势[李晟之杜婵]
一四川省生态建设基本概况
二四川省生态建设“状态”“压力”与“响应”分析
三四川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Ⅱ保护篇
2四川自然保护区管理[杨旭煜]
3四川大熊猫保护[杨旭煜]
4四川社区保护地建设[李晟之]
Ⅲ产业篇
5四川低碳农业发展[李晓燕]
6四川生态旅游发展[张佑慈]
7四川省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发展[杜珩]
Ⅳ专题篇
8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张佑慈]
9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促进四川生态建设[凌娟]
10四川民间与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柴剑峰]
11四川省国家公园建设[张泽钧]
Ⅴ案例篇
12理县集体林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倪玖斌]
13社区保护与社会资本的联姻[倪玖斌]
14四川平武县熊猫蜂蜜项目案例[李晟之]
Ⅵ附录
15状态-压力-响应(PSR)模型
Abstract
Contents
李晟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资源与环境中心副主任,区域经济学博士。1992年以来,致力于“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与乡村治理”研究,研究重点为社区公共性建设与社区保护行动的互动关系、外来干预者和社区精英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郭晓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2年开始从事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投资、农村合作经济、农民负担、扶贫攻坚、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等领域。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主持农业部、科技部和四川省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主持世界银行、美国福特基金会、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会等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四个一批”人才等。担任四川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中青年农村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以及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12年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杰出创新人才”。
杜婵,湖北省仙桃市人。201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经济学院。目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