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3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槽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评价
3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槽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商品编号:2001344
ISBN:9787502444976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作者: 任必军//戴松灵//陈世昌//石忠宁作
出版日期:2008-05-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TF821.327
页数:210
册数:1
大约重量:41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8.21 (6.5折)
原价:¥2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为了延长300kA大型槽的使用寿命和完善综合控制技术,本书介绍和阐述了在伊川铝厂新建和电解槽大修及生产过程中研究开发的系列新技术。内容包括:电解槽焙烧启动综合技术开发;电解槽过热度控制技术;侧部不停槽修复炉帮技术;不同比例高石墨质阴极、全石墨化浸渍阴极硼化钛涂层等技术;以过热度与氧化铝浓度控制为中心,以零效应为目标的电解槽综合控制技术等。
本书可供铝电解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阅读,也适合从事铝电解工业研究的工作人员参考。
1 绪论
1.1 铝电解工业大型槽现状
1.2 中国铝电解的特点及300kA电解槽与国外差距
1.3 SY300kA电解槽的特点与应用
1.3.1 技术背景
1.3.2 成功应用企业介绍
1.3.3 SY300kA电解槽设计特点
1.3.4 SY300kA电解槽实际参数
1.4 伊川第二电解铝厂电解槽的改进
1.4.1 槽壳设计
1.4.2 电解厂房的通风模式
1.4.3 其他技术改动
1.5 未来300kA电解槽技术开发思路
1.5.1 电解槽电极新材料改进
1.5.2 综合控制技术 1 绪论
1.1 铝电解工业大型槽现状
1.2 中国铝电解的特点及300kA电解槽与国外差距
1.3 SY300kA电解槽的特点与应用
1.3.1 技术背景
1.3.2 成功应用企业介绍
1.3.3 SY300kA电解槽设计特点
1.3.4 SY300kA电解槽实际参数
1.4 伊川第二电解铝厂电解槽的改进
1.4.1 槽壳设计
1.4.2 电解厂房的通风模式
1.4.3 其他技术改动
1.5 未来300kA电解槽技术开发思路
1.5.1 电解槽电极新材料改进
1.5.2 综合控制技术
1.5.3 生产管理目标
1.5.4 技术开发措施
1.6 本书拟研究的内容
2 电解槽炉帮形成与碳化硅侧块破损
2.1 300kA电解槽侧部炉帮形成仿真
2.2 碳化硅使用状况与优化
2.2.1 侵蚀状况
2.2.2 材料的优化
2.3 碳化硅侧块破损机理
2.3.1 电解质液一气界面氧化破损
2.3.2 电解质和铝液界面破损
2.4 工艺改进
2.4.1 过热度控制
2.4.2 解决阳极炭块掉渣问题和电解质中炭粒分离技术
2.4.3 电解槽内衬材料导热性能的检测
2.4.4 开发开槽阳极
2.4.5 优化焙烧启动技术与工艺
2.4.6 生产管理工艺
2.4.7 碳化硅侧块破损的标志
2.5 工业生产的对策与措施
2.5.1 操作工艺
2.5.2 300kA电解槽侧部破损的维护
2.5.3 补救措施
2.6 炉帮形成的成功经验
2.7 本章小结
3 阴极破损机理与阴极新材料应用
3.1 电解槽早期破损分析
3.2 工业剖炉实验与破损机理分析
3.2.1 阴极炭块表面和横断面破损情形
3.2.2 破损阴极炭块局部分析
3.2.3 破损机理
3.3 阴极新材料的应用试验研究
3.3.1 不同类型的炭阴极材料的应用
3.3.2 不同类型硼化钛阴极涂层的试验
3.3.3 结果与讨论
3.4 阴极炭块的特性与国内外差距
3.5 技术经济分析
3.5.1 新大修槽阴极压降比较
3.5.2 建厂时原电解槽阴极压降
3.5.3 大修槽比较
3.6 延长槽寿命的措施
3.7 本章小结
4 铝用炭阳极新技术应用与降低炭耗
4.1 铝用阳极新技术
4.1.1 惰性阳极
4.1.2 阳极保温料
4.1.3 阳极开槽
4.2 阳极开槽试验
4.3 电解槽炭渣减少技术
4.3.1 技术措施
4.3.2 管理措施
4.3.3 具体操作措施
4.3.4 技术应用后的效果与分析
4.4 提高阳极周期生产实践
4.4.1 阳极消耗
4.4.2 阳极质量的提高
4.4.3 阳极炭块理化指标
4.5 本章小结
5 氧化铝含量控制理论
5.1 问题的提出
5.2 氧化铝的溶解过程
5.2.1 氧化铝的溶解速度
5.2.2 温度对氧化铝溶解速度的影响
5.2.3 试验室氧化铝的溶解过程
5.2.4 工业电解槽中氧化铝的溶解
5.3 氧化铝含量控制
5.3.1 槽温对氧化铝含量的影响
5.3.2 氧化铝含量的计算机控制
5.4 阳极效应与零效应控制
5.5 本章小结
6 氧化铝含量模糊控制技术
6.1 氧化铝含量控制技术
任必军,1968年8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获冶金专、世工学学士,2007年9月于东北大学获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工学博士。1991年8月剑郑州轻金属研究院工作,在国家大型铝电解工业试验基地从事铝电解试验和研究工作。2002年3月调入伊川电力集团主持生产技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