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谱牒》第二辑收入谱牒28部,涉及徽州汪、王、吴、郑、周等5个姓氏,其中印制本14部,手写本13部,稿本1部,另有文书23份(册)。两辑合计收入家谱近60种,且所选录的都是历目前徽州地区很知名的世家大姓。每种谱牒之前都附有“调查记”,介绍谱牒的版本形式、完整程度、卷册数或存卷册数、品相、发现时间与过程、原件现藏处、内容提要,说明谱名拟定和版本时间判定根据,考证谱籍地或出自地,并介绍调研的基本情况。且附有一些出自地调查的场景照、出自地照、发现场景照、发现地照、谱牒整体或谱牒与文书整体照。各谱形制有手写本家谱,也有刻本、活字本家谱,形制多样,内容丰富。在时间上,有早至明嘉靖及崇祯、清康熙及雍正年间者,也有晚至民国年间者,其中以明末清初的家谱尤其珍贵,史料价值优选。这些家谱在内容上与已经出版的《徽州文书》(至第六辑,刘伯山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至2017年)具有史料互证互补的关系,能将单个的人、某一家庭、某一家族,通过家谱资料与契约文书形成勾联,再辅以传统史志等的资料,构成从国家、地方、宗族直至个人的完整历史研究图景。
总目录 册汪姓徽州清乾隆五十五年印发《汪氏通宗世谱》(一)第二册汪姓徽州清乾隆五十五年印发《汪氏通宗世谱》(二)第三册汪姓徽州清乾隆五十五年印发《汪氏通宗世谱》(三)第四册汪姓徽州清乾隆五十五年印发《汪氏通宗世谱》(四)第五册汪姓徽州清乾隆五十五年印发《汪氏通宗世谱》(五)徽州清咸丰二年刊印《越国汪公祠墓志》第六册汪姓祁门环溪清光绪十三年编修《环溪汪氏宗谱》婺源阆山外山清光绪癸卯年汪仁坛记《汪氏宗派》徽州民国年间汪兆贤抄立义和堂《汪氏宗谱》祁门彭龙文溪汪氏谱牒(一)祁门彭龙民国二十八年修《文溪汪氏宗谱》(二)祁门彭龙民国后期抄立汪氏家谱祁门南乡汪氏谱牒与文书(一)清乾隆三十七年仲冬月汪新凤书立汪氏家谱(二)清乾隆后期汪成龙等追荐父母宗亲簿(三)清道光十六年十二月陈顺辉立借洋字(四)清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汪掌贵立出当田皮契(五)清咸丰九年新正月汪家和同弟家福、家仁、家喜立议分关合同(六)清咸丰九年十月汪加和立借钱字(七)清同治三年十二月汪松林立出当田皮契(八)祁门尚田清光绪四年修《南源汪氏宗谱》(九)清光绪十九年十二月汪新保立出卖茶萪契(十)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汪新保立减字(十一)清光绪二十三年十月汪神保立借洋字(十二)清宣统三年端阳月汪杨根立出当茶萪地契(十三)民国元年六月汪神庆立出当田皮契第七册王姓婺源迁庐州潜川清光绪三年三修三槐堂《王氏宗谱》歙县南乡七贤清光绪年间抄立《琅琊王氏谱略》祁门瀛洲民国十九年纂辑《新安琅琊王氏宗谱》歙县阳坑民国年间王应文抄录王氏宗支图谱与土地清册(一)民国九年葭月王应文摘录王氏《木本水源宗支图谱》(二)民国三十四年乐山氏应文录歙县四安保五段土地清册(三)民国三十四年乐山氏应文录歙县四安保六段土地清册第八册吴姓休宁北乡明崇祯三年编修《休宁吴氏族谱》稿本休宁商山清康熙二十一年刻印《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歙县昌溪清咸丰元年腊月吴仁抄立吴氏《太湖祖宗谱》歙县昌溪清光绪二十五年叙伦堂《吴氏族谱》休宁芳迁怀宁钦化民国十年修世德堂《吴氏支谱》第九册吴姓休宁民国二十三年吴絜华编修《左台吴氏大宗谱》休宁磻溪一九九七年吴承根重抄《吴氏家谱》复印本郑姓祁门营前清道光元年修《锦营郑氏宗谱》卷末祁门奇峰清光绪五年德义堂重修《郑氏宗谱》第十册周姓歙县昌溪周邦头周氏谱牒与文书(一)清雍正五年六月绩邑十一都一图二甲程承尧同伯母程阿胡同兄程甫先立卖田契等抄白(二)清乾隆二年十一月周上灶造《周氏岐业谱》(三)清光绪庚子年六月抄立汝南金川德辉堂《周氏传派》(四)清宣统辛亥年修绩溪善述堂《仙石周氏宗谱》(五)清后期抄立散帐歌 (六)民国三年抄立德辉堂《族谱》(七)民国十八年春秋月祭祀《慎终追远》(八)民国十九年账册(九)民国二十一年冬月周淦明抄立《各支分派族谱》(十)民国二十九年账册(十一)民国三十年账册(十二)民国年间抄立爱敬堂《老清明会公谱》(十三)民国年间抄立文乆公派《周氏支谱》(十四)附歙县产业簿与归户清册(1)清中期抄立“习”字号等产业字号簿(2)清中后期抄立“空”字号产业字号簿(3)民国二十五年九月立歙县三十一都一图四甲吴雅度户归户清册
刘伯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徽学、徽州文书的收集与整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等。先后在《学术月刊》《文史哲》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的《徽州文书》已刊至第六辑,其中辑获首届中华很好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