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青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收藏
评价
青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商品编号:1997434
ISBN:978751614973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苏雪芹 著
出版日期:2014-07-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X321.27
页数:251
册数:1
大约重量:6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00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4.85 (2.7折)
原价:¥55.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青藏地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西部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全国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人类社会活动的日趋频繁,特别是草原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青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不断加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形势日益严峻。生活在青藏地区的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共生互利、和谐相处的良性互动关系,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青藏地区的实际,必须研究青藏地区的实际,必须研究青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文化的内涵和文化建设的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具体措施。本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
第一章 绪论
 一 本课题研究意义
 二 基本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 重点难点、主要观点
 四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生态问题的文化解读
 一 生态文化的含义
 二 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现状
  (一)生态文化建设是构建生态和谐、促进生态文明的最大力量
  (二)生态文化的先进性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在依据
  (三)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现状
 三 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及要求
  (一)工业文明的“没落”,生态文明的“兴起” 
  (二)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的困境
  (三)构建生态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 本课题研究意义
 二 基本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 重点难点、主要观点
 四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生态问题的文化解读
 一 生态文化的含义
 二 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现状
  (一)生态文化建设是构建生态和谐、促进生态文明的最大力量
  (二)生态文化的先进性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在依据
  (三)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现状
 三 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及要求
  (一)工业文明的“没落”,生态文明的“兴起” 
  (二)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的困境
  (三)构建生态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四 社会主义生态和谐思想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生态和谐的内涵
  (二)构建社会主义生态和谐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青藏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及其生态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一 青藏高原的演变与生态系统的形成
 二 青藏高原目前的生态条件
  (一)冰川
  (二)水系
  (三)山系
  (四)谷地
  (五)草原
  (六)森林
  (七)青藏地区气候特点
  (八)矿产资源
 三 青藏地区的生态地位及其现状
  (一)青藏地区环境生态地位
  (二)青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及危害
 四 青藏地区构建生态和谐的重要意义
  (一)青藏地区构建生态和谐的重要意义
  (二)青藏地区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五 青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一)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文化建设
  (二)青藏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生态文化建设
 六 青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二)青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青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四章 青藏地区民族传统生态观及其价值
 一 藏族民族文化中的生态观
  (一)宗教文化中的生态观
  (二)《格萨尔》史诗中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
  (三)生活方式中的生态实践
  (四)生产方式中的生态实践
  (五)制度、法规中的生态理念
 二 蒙古族、土族民族文化中的生态观
  (一)佛教对蒙古族、土族生态文化的影响
  (二)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生态观 
  (三)生产、生活方式中的生态实践与制度法规
 三 回族、撒拉族文化中的生态观
  (一)伊斯兰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二)回族、撒拉族生产、生活方式中体现出的生态智慧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